到敌人后方去:中共建立抗日根据地
从1931年到1945年,历时14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尤其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民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并在世界面前树立了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共产党以明确的政治主张、深邃的战略思想、广泛的民众动员,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支撑起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与全国人民一起不断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达到19个,长城内外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接二连三地重创日军,侵略者嚣张的气焰一次次被打掉。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伴随着雄壮豪迈的抗日歌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敌后广大军民克服极端困难,使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犹如一把把尖刀,牢牢插进敌人的胸膛。
大江南北燃烽火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三省,除各抗日义勇军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依靠群众,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到1933年底,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各地游击队已发展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
1936年,为适应反日统一战线的需要,根据《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陆续改编为抗日联军的各军。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已建立11个军,共3万余人,其中主要的力量由共产党直接领导。东北抗日武装的英勇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日军,支援和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底的西安事变,对于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发生了重要作用,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早日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八路军在当时形势下的任务: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此外,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纷纷挺进敌后,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成为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很快,根据地如同四散的火星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到抗战后期,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达到19个,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1亿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雁门关大捷、奇袭阳明堡、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接二连三地重创日军,侵略者嚣张的气焰一次次被打掉。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包括52.7万余日军。
华南战场树典范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在华南抗战的人民革命武装被统称为华南游击队,主要包括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6支武装力量。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中,华南游击队各武装力量对日伪作战3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5万余人,立下辉煌战绩。
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这些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
这支队伍真正为世人所知的,是他们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从日本人眼皮底下的香港营救出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亚子、胡蝶、邹韬奋等。
除此之外,他们还将上百名国际人士安全护送到大后方,救护美军飞行员8人,开辟了著名的“飞行员安全通道”。其中美空军克尔上尉遭数千敌人三个星期的搜捕,被东江纵队成功救出,这一传奇故事被列入美军十四航空队的教材。
然而,东江纵队却是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下坚持抗战的,困难时期甚至连一部电台都没有,仅靠收音机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
有党史专家认为,东江纵队虽然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但他们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造性地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推进到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地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
华南游击队的另外一支主力部队——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
1938年,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日军登陆海南岛时,刚改编的独立队在国民党军撤退的情况下,在重要渡口潭口冒着敌机的猛烈轰炸,构筑工事,阻击日军渡江。
1939年3月,独立队改称独立总队。1944年秋,独立总队改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独立纵队沉重打击了海南岛的日伪军。
兵民是胜利之本
靠一支怎样的军队,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才能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事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中国抗战的武装斗争,是一场人民战争,战争形态迥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主要参战国。敌强我弱,要取得胜利,只有最广泛地动员民众,“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不发枪,不发炮,只发干部和电报”,这是八路军、新四军都有以人名命名的部队番号的原因。一个个干部被派到敌后,就变成一个个火种,发动群众建立起一支支抗战杀敌的部队。共产党就是这样创造了中国抗日更广泛的战场——敌后游击战场。
侵略者很快发现:他们根本无法有效占领广袤的农村。他们统称为“共产军”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领导的武装遍布在他们所谓“占领区”的千山万水、千沟万壑、千村万寨。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在一般性战争中,游击战对战争进程主要起辅助作用。但在中国这个以乡村为主、疆域广阔的多民族大国中,却形成了巨大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游击战场,“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为“治安战”困扰的日军旅团长铃木启久在给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的报告中对“占领区”是这样描述的:“表面上,这个地区是一片雪白的,深入扒开一层皮,里面却是通红的。”
林海雪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江南河汊、南粤大地……广泛动员,全民皆兵,使日伪军成了囚笼困兽。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历史证明,谁赢得人民,谁就会赢得战争。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是当年的歌咏,也是历史的真实。这支有红军血脉的部队,虽然装备简陋、衣着不整,不少还拿着“冷兵器”,却因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在敌人的后方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