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一段扣人心弦的往事——

老战士情系抗战歌曲

  本报讯 (通讯员 郑晓林 记者 刘慧)“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段时间以来,我住的浙江医院,经常会传来阵阵嘹亮的抗战歌曲。”今年94岁高龄、1941年11月参加新四军的离休老干部郑明在记者面前,一边合着节拍,一边说起抗战老歌,深情地回忆起抗战时期他与几位著名作曲家、歌唱家学唱和排练抗战歌曲的往事。

  1938年9月,16岁的郑明从杭州来到上海,就读于南方高级中学(原敬业中学),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郑明住在了后来成为新中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的家里。朱践耳的家位于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梅村13号,是一幢三楼的小别墅,一楼有一架钢琴,他们就经常在那里弹琴,除了参加著名口琴家石人望办的手风琴、口琴训练班外,还和歌唱得非常好的朱家小妹朱世珏(后改名石颖)一起加入了著名作曲家陈歌辛的合唱团。郑明记得,当时合唱团的指挥就是陈歌辛本人,钢琴伴奏是石人望的妹妹石海伦,郑明唱男高音,石颖唱女高音。

  在合唱团里,陈歌辛积极传播苏联歌曲和抗日救亡歌曲,满腔热情地指挥群众抗日歌咏,他谱写的《渡过这冷的冬天》《不准敌人通过》等抗日歌曲,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抗日爱国热情。“虽然当时上海已经被日本鬼子包围,白色恐怖时刻威胁着我们,但那时候我们都年轻,爱国热情高涨,照样把抗日歌曲唱得无比嘹亮。”其实当时环境非常危险,离他们住处不远,就是臭名昭著的汪伪特工总部76号。

  后来郑明才知道,当时上海“孤岛”的许多仁人志士,如郁达夫的哥哥郁华等人,就是牺牲在这批特务的枪下。陈歌辛也被逮捕入狱,直到3个月后,才被保释出狱。

  1941年11月,郑明通过中共地下组织的安排,从上海辗转来到新四军苏中军区,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初是在新四军一师三旅服务团,上级领导看我有音乐爱好和才能,会唱外国歌曲,口琴吹得又很好,就让我担任了音乐组组长。”郑明告诉记者,“1942年的春夏,战争的间隙里,我们把服务团爱好音乐的战友们组织起来,由我担任指挥,排练了贺绿汀先生在1941年冬季创作的合唱曲《一九四二前奏曲》,受到了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1945年,朱践耳治疗好了肺结核病之后,也从上海来到了新四军苏中军区,在前线剧团从事音乐创作。“那个时候,我在苏中公学任政治部总俱乐部文化干事,同时还是前线剧团的音乐股股长,两个患难兄弟又在抗日根据地相聚到了一起。”郑明高兴地说,日本鬼子投降以后,新四军苏中军区“前线剧团”随部队胜利进军,先后在苏北地区的宝应、兴化、东台等新解放区城市进行宣传演出,在宝应的一个大庙里,演出了苏联剧作家描写卫国战争的话剧《前线》,朱践耳就在这个时候,写出了他的第一首合唱歌曲《英勇的红军,向你们敬礼!》。

  岁月荏苒,豪情依然。郑明告诉记者,这段终生美好而难忘的记忆是中国人民不屈意志的有力见证。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老战士情系抗战歌曲 2015-08-28 浙江日报2015-08-2800011 2 2015年08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