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战争话题与纯真童年碰撞,作家毛芦芦——

抗战系列少儿小说出版

  本报杭州8月27日讯 (记者 刘慧 实习生 胡洪丹) 袅袅炊烟,安宁村落,寂静稻田,河里花船,雪白芦花……今天走进杭州博库书城,许多小读者沉静在这个场景里,在摆放着儿童文学作品的书架前,捧着《流亡的天使》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们从书中读到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作家毛芦芦就是为他们提供精彩故事的人。至此,随着最后一部《流亡的天使》8月的出版,“战火中的童年”系列7部长篇小说全部与读者见面。

  “如今,那一场战争已经过去了70周年。有些历史,必须有人提起;有些事实,必须得到尊重;有些痛苦,必须得到记忆。唯有这样,我们的今天,才不会是无根的浮萍;我们的成长,才不会显得苍白和孱弱。我的家乡衢州不仅是座充满文化魅力的古城,也是座可歌可泣的英雄城市。其中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抗战故事感动了我,所以,我将文学创作的笔触,伸进了这个领域。”毛芦芦在现场与小读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

  “战火中的童年”系列小说的故事有些就起源于毛芦芦做记者时真实的采访经历,有些情节本身就是真人真事,发生地在衢州。近两年来,毛芦芦围绕“衢州抗战”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7部抗战长篇少儿小说,将70年前发生在衢州的那段抗战历史诉诸笔端,将最沉重的战争话题与孩子纯真的童年碰撞在一起。

  读者在这7部抗战长篇少儿小说中,随处能从她笔下读出人物的英雄气概——《拯救断翅雄鹰》中的青明和青禾,《流亡的天使》中的小香蒲,《如菊如月》中的如菊和小柴棒,《大火中的童谣》中的柳哑子和母亲,《小女兵》中的叶一弥和华士安,《假小子福官》中的福官和祝贺,《摇啊摇,大花船》中的林芝、百卉和父亲……谈及这7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初衷,毛芦芦说:“书写血色往事,书写那些与当代孩子不一样的花季故事,是因为我想告诉今天的少年朋友:在这些故事里,有我们需要汲取的力量,有我们需要传承的热情,还有我们需要学会的担当。”毛芦芦描写的对象虽然是历史的、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她试图挖掘过去孩子和当代孩子在儿童身心成长方面的东西,特别是对儿童心理感受细腻的描写,使笔下的人物和事件展现出了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的意义。

  “2014年初,当我拿到毛芦芦的这部反映二战题材的儿童小说《拯救断翅雄鹰》时,几乎是怀着一种欣喜的感情。当我读完书稿,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就是早春时节浙西乡村那片明亮的油菜花田,顶着两只硕大牛角的黄牛阿黄,在田边像麋鹿一样欢快跳跃的青禾、青明两兄妹。作家热爱家乡的山水和人文,用灵动的笔触描写了一段历史故事。能够把那么沉重、厚重的抗战主题用孩子的视角观察,用轻松略带幽默的笔调书写,但又不失厚重,轻松中见分量,是作家深厚写作功力的体现。”浙江少儿出版社编辑、《拯救断翅雄鹰》责任编辑吴颖说,阅读毛芦芦的抗战小说你会感觉,纵然是描写苦难,却仍让人相信这个世界的纯净与美好。

  生活是创作之源,生活永远比文学精彩。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永远也创作不出有分量和深度的作品。毛芦芦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作家,如《拯救断翅雄鹰》,取材于1942年浙西人民拯救美国“杜立特行动”坠机飞行员的真实历史事件。《如菊如月》更是运用了诸多的浙西元素,比如直接把小说发生地设置在衢州市水亭街柴家巷,比如衢州人对围棋的迷恋,钱塘江上游的美丽风光,浙江“抗战”时期军民的勇敢和无畏,反映了衢州人民、浙江人民、中国人民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大美精神。

  在和平的岁月里,用笔书写过往硝烟中的故事,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抗战系列少儿小说出版 2015-08-28 浙江日报2015-08-2800008 2 2015年08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