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浙商回归

创业热土风潮涌 温商回归竞风流

  文/蒋敏华 黄丽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自然界的乡愁,成就了名扬大江南北的雁荡山。

  对于在外温商来说,“浙商回归”就像一声声来自母亲的呼唤,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带着资本,带着人才,带着技术归来,“高、精、特、新”项目纷纷落地家乡,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归雁经济”。去年温州市实际到位内资969亿元,总量比2013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全市实际到位内资452.75亿元,同比增长11.72%,其中,省外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243.62亿元,同比增长13.82%。

  以洞头华祥海运、青山控股集团、温州红星美凯龙、瑞安时代创业园、浙江明泰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是温商回归的生动写照,也成了温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家乡带来优质的资本和人才,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而温州不断创新的招商服务,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舞台。

  回归的激情正澎湃在瓯江之畔,回荡在雁荡山边,回响在每一个温商心底。

  华祥海运:

  第一个吃螃蟹者的归来

  “华祥海运是我国首家获得中国沿海和内河水域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资质的民营企业。另外一家是中海油阳江实业公司。”在华祥海运的会议室,董事长蔡德奖这样告诉我们。

  虽然,天然气是我国的战略能源,每年需要大量进口,但是国内LNG二三程转运市场却仍主要靠LNG槽车为主,运量低,成本高,安全性差,海运市场尚且空白。在这方面,华祥海运可以说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可以想见,这第一口螃蟹吃得并不容易。在2013年11月举行的中国沿海及内河水域经营LNG资格评审会上,许多中国船东协会的专家都对华祥海运提出了质疑。技术层面的考虑还是其次,他们担心,在这样一个未开垦的市场中,投入4.5亿元的巨资,最后换来的会不会是一场空。

  “我告诉评委,海运市场是需要我们去培育的。几十年的海运经验,让我相信LNG的市场潜力巨大。”跟专家提供的数据相比,蔡德奖更相信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我跟他们说,我愿意承担风险,哪怕失败了,仍然有后来者可以总结我的经验走向成功。我愿意去探索。”

  最终,蔡德奖说服了评委,与中海油阳江一起成为首批获得该项资格的两家企业。华祥公司首制船总长125.8m,船宽22.7m,总舱容14000m3,设计温度-164℃,船型紧凑经济,既适应国内短途液化气运输沿海沿江港口、航道要求,作为支线LNG运输船舶,可以进入长江直达武汉,又适应国际远洋航行要求。除了运送LNG,该船还可装运LEG、LPG两种气体,这也算是蔡德奖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

  “我们的船去年就在江苏启东丰顺船舶重工开工建造,目前正进行船体主体工程。”蔡德奖介绍,虽然船体是在江苏完成的,但是华祥海运是在洞头注册的,是洞头县的企业。不过现在,华祥海运办公地点在苍南,未来极有可能搬到上海。这种自由切换,归功于洞头县创新出来的允许“异地办公”的招商政策。

  “我们企业首先当然求生存,先看当地的资源条件、招商政策符不符合我们浙商的生存条件。条件符合,我们没有道理不回来为家乡服务。”蔡德奖坦言。

  他非常看好LNG的运输市场。随着我国LNG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和LNG接收网络的日益完善,国内的LNG海运二、三程运输形势越来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退缩。”蔡德奖表示,在企业或者个人发展路上遭遇各种困难是常事,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足够的毅力去解决、去坚持。

  青山控股:

  企业再大也还是要回家

  青山控股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2014年的销售额达到650亿元。这家昔日从温州走出去的企业,若以销售额而论,已成为温州最大的企业。

  青山控股集团是一家从温州龙湾起步的企业,2006年之后启动“走出去”发展战略。“资源类的企业,一定要走出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青山控股集团创办人项光达曾解释当年出走温州的原委。事实也确实如此,走出资源贫瘠的温州之后,青山控股先后在丽水、福建福安、广东阳江和清远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并在印尼、津巴布韦建立镍矿和铬矿基地,形成了从上游开矿到下游冶炼加工、物流、国际贸易的完整产业链,并成为中国民营不锈钢企业中的翘楚。

  不过,项光达始终没有忘记他的根在温州龙湾,青山控股的根也在温州龙湾。“早在2008年,董事长就想回到温州建立一个生产基地,遗憾的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块,而广东阳江提供了3000亩土地。后来我们就把生产基地建到了阳江,因此也就失去了一次回归的机会。” 青山控股集团总裁陈庆科向记者表示,去外地发展的这些年中,项光达始终认为,企业做得再大,也还是要回家。在项光达看来,从温州走出去的企业,适当的时候反哺家乡,责无旁贷。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中,温州市以及龙湾区的主要领导一次次登门走访,使得项光达大为感动。

  下定决心回归温州的项光达,选择项目的过程中却费了一番脑筋。只要回温州建一个生产基地,投资额就有可能达到数十甚至上百亿元,可是温州的环境不适合引进这样的高能耗产业。怎么办?项光达决定把产业链中的服务业环节,搬回到温州。

  2015年1月,青山控股与龙湾区正式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包括四大项目:大宗商品贸易平台、青山总部大楼、青山物流园、青山商学院。青山总部大楼已于2014年开工,占地30亩总投资6.5亿元,计划于2016年竣工,建成后将成为青山控股的贸易中心、采购物流中心、电子交易中心、财务资金结算中心,同时还将引进一批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和各类贸易公司。青山物流园总投资3.1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青山控股原材料的仓储物流中心。青山商学院总投资高达25亿元,将设立教育培训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钢铁研究院),联合科研院校为青山控股和社会提供学历教育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项光达多次告诫公司高管,这些回乡投资项目,要少谈一些回报,多谈一些反哺。在项光达看来,投资的机会有很多,但是家乡只有一个。

  温州红星美凯龙:

  做家居市场的领跑者

  在温州瓯海经济开发区,有一个建筑总体量达13.8万平方米的商业大厦,创下了温州单体商场面积之最,它就是总投资近10亿元的温州红星美凯龙,同时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家红星美凯龙。红星美凯龙进入温州,与一个叫做黄秀曼的温商有关。

  “我们公司董事长黄秀曼是温州永嘉人,早年在温州本地开办鞋厂,2007年之后转战河北、湖南等地,从事过建材和房地产行业,也涉足过商业地产。最近几年,黄秀曼看到温州一直缺乏大型家居卖场,很想引进一家,以此了却回乡投资的心愿。事实上,红星美凯龙这几年中也有意进军温州市场,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秀曼遇到了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双方一拍即合。”温州红星美凯龙的投资商,温州红联家居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赵一原向记者讲述了黄秀曼与红星美凯龙合作的缘由。

  红星美凯龙经过反复选址,最终看上了温州黄河皮革有限公司位于瓯海经济开发区的厂区。这一地块周边有多个家具、建材市场,市场氛围比较浓厚,且交通便利,可以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012年下半年,黄秀曼对黄河皮革有限公司进行重组,并成为温州市首个“退二进三”项目。由于先前的土地性质用地是工业用地,而要引进红星美凯龙就意味着要变更土地性质,因此需要一次性缴付出让金。

  “由于我们是‘退二进三’的首个项目,很多手续都不知道该如何办,全部办完估计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为了让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瓯海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模拟审批办法,并对我们这个项目实行了代办制,凡是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的,均由专人负责,这样就给我们省下了很多时间。”赵一原向记者介绍说,温州红星美凯龙于2013年12月竣工,2014年6月开业,速度如此之快,瓯海区政府的模拟审批和瓯海经济开发区推出的代办制功不可没。

  如今的温州红星美凯龙,已汇聚国内外300多个家居建材品牌,成为温州人家居建材消费的理想去处。与此同时,温州红星美凯龙令人耳目一新的购物环境以及购物模式,也对周边市场起到较大的提升作用。温州红星美凯龙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1000个,年创利税达到6000万元左右。

  与外地很多红星美凯龙不同的是,温州红星美凯龙全部由投资商自持,未曾出售一平方米。“我相信人们对家居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家居市场空间巨大。像我们温州这样的一个消费力旺盛的城市,仅仅拥有一家红星美凯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会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地段,开出温州的第二家红星美凯龙。”赵一原满怀信心地说。

  时代创业园:

  打造瑞安眼镜创意提升平台

  在济南,只要提到眼镜,人们总会想到茂昌。茂昌公司董事长黄益治,被称为当地的“眼镜大王”。然而,1982年,当黄益治初到济南的时候,还是一个在街道旁边摆摊的小伙子。从摆摊到有一家自己的眼镜店,到创办眼镜厂,拥有大规模的眼镜生产基地,黄益治最明白年轻人的创业之难,也最了解马屿眼镜企业的发展之困。

  作为一个地道的瑞安马屿人,黄益治深知,马屿虽然被称为“中国眼镜之乡”,人们买到的中国眼镜有六成左右是马屿人销售的,但是长期以来,受土地等瓶颈制约,马屿眼镜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厂房,约有9成企业需要四处租房生产,对产业发展造成很大限制。

  “立足于眼镜这个特色产业,在马屿搭建一个集生产场地、创意设计、品牌策划、先进制造、质量检测、产品展销、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人才公寓为一体的平台至关重要。”正是因为对马屿小微眼镜企业在土地、资金、设施配套方面所受到的瓶颈感同身受,当马屿镇规划这样一个项目时,黄益治当机立断决定投资。

  去年10月,时代创业园开工建设,项目定位为浙江(瑞安)眼镜光学创意提升服务平台,计划建设32幢生产厂房,21幢研发楼,2幢办公楼,4幢人才公寓,全面满足企业生产、研发、销售、商务、生活等多方面需求。

  “回乡置业,是我多年的心愿。”黄益治说,这一项目的签订,圆了他回乡置业的心愿,而当地政府对该项目的重视也是他决心投资的原因之一。项目占地约207亩,总投资10.5亿元,目前进展非常顺利,第一批次16幢生产厂房已经结顶,配套的研发楼和人才公寓正在建设中,而第二批次项目建设将于明年开工。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吸引在外马屿人回乡投资创业,把在外的‘马屿人经济’转化为‘马屿经济’,使马屿经商能人众多、资金雄厚、销售网络健全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项目紧锣密鼓地建设的同时,马屿企业入园的意向非常强烈。

  据了解,经过前期内部认购,目前生产厂房中超70%已被20余家企业预订,企业多为马屿本地小微企业和眼镜行业企业,创业园建成后预计能满足100余家小微企业用地需求。

  “创业园的建成,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当下马屿眼镜企业‘寄人篱下’无地可用的现状,也势必带动马屿传统眼镜行业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产业提升和转型。”瑞安市眼镜商会会长方孔利表示。

  时代创业园可以说是整个马屿眼镜产业盼望已久的基础工程,未来将在生产安全、产业提升、精细品牌等方面带动马屿眼镜产业加速发展。

  浙江明泰:

  回乡扩产谋新篇

  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城工业城内,一个占地145亩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正破茧而出。再过几个月,从这个基地生产出来的紧固件产品,将源源不断地供给国内外各大厂家。这,就是总投资8亿元、正在建设中的浙江明泰标准件有限公司新基地。

  浙江明泰是在温州当地成长起来的一家紧固件生产企业,迄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浙江明泰目前已与大众、通用、一汽轿车、福特、丰田等上百家主流汽车摩托车厂商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多年来在国内汽车摩托车紧固件市场上一直稳坐头把交椅。同时,浙江明泰还是国内同行中第一家进入德国大众公司配套体系的企业,产品品质领先同侪。

  “从自行车紧固件到摩托车紧固件,再到汽车紧固件,我们公司的产品不断升级。我们曾经一度把企业重心放到上海,在上海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上海基地的产量,占到了整个公司的六成以上。”浙江明泰总经理吴金尧告诉记者,浙江明泰曾有过一段“走出温州”的历史。应该说,也正是在这几年中,浙江明泰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汽车紧固件行业的领跑者。

  如果说当年的“走出去”,是为了企业能够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如今羽翼丰满之后选择“走回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反哺家乡的本能。2012年,随着订单逐年增加,明泰旗下的温州、上海两大生产基地,已经无法满足产能需要,扩产摆到了议事日程。就在浙江明泰董事长陈金明为新的生产基地选址的时候,温州市及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尽管也有不少外地城市向浙江明泰发出了投资邀请,给的政策也非常诱人,但陈金明反复考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在老家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2013年1月,浙江明泰顺利拿到145亩工业土地。“从拿地到开工建设,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一遇到问题我们就会找我们这个项目的‘服务专员’,由他来帮助协调。新的生产基地建成之后,我们将原来的温州老基地整体搬迁过来。投产之后,这里的产量将是上海基地的2倍,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左右,这意味着我们的大本营重新回到了温州。”吴金尧介绍说。

  目前,浙江明泰新基地建设已进入倒计时,预计于2016年正式投产,设计产能为6万吨汽车发动机高强度紧固件。投产后,该项目将实现年税收1.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多个。扩产之后的浙江明泰,将进一步夯实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实现新的腾飞。


浙江日报 浙商回归 00011 创业热土风潮涌 温商回归竞风流 2015-08-27 浙江日报2015-08-2700007;浙江日报2015-08-2700009 2 2015年08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