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绿水青山
——记临安化生态优势为发展引擎
本报记者 徐峻 刘刚 翁云骞 吴雅茗
从去年开始,每逢周末,总有一群杭州人驱车数十公里,像串门一样,赶到临安西部太阳镇的一个山谷中。他们以“太阳公社社员”的名义,见证当地村民如何用原生态的办法,种出蔬菜和粮食。
都市和农村,在这一瞬间,从遥遥相望到咫尺可及。而这种距离感的嬗变,有着比表象更丰富的内涵。
在地理层面:今天的临安处于杭州都市圈半小时路径之内,是距杭州市区最近的山区县,可谓“都市里的绿水青山”。在许多临安人和杭州市区居民的意识中,穿行两地已没有出远门之感。
更值得回味的,是临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意境:一头是独特的生态资源,一头是旺盛的都市需求,在对接中,“都市有所求,临安有所应”的市场供需新架构得以形成。在这种架构中,资金、人才、土地、生态等发展要素重构重组,临安农家乐率先向民宿经济转型,山核桃、笋干等极具临安符号意义的生态农产品加速插上电商翅膀……
来临安吧!看都市里的绿水青山如何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更高标准的生态坚守——
“一廊十线”串起美丽临安
杭徽高速,临安太阳镇出口,一块别致招牌,指引着游客们向山谷而行——在那里,几百只刚孵出的小鸭子漫步草丛衔草吃虫,半山腰一群群黑羽鸡自由奔跑,山脚下黑毛猪在造型讲究的猪棚里听音乐。
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太阳公社。去年,被此间良好生态吸引,来自杭州市区的陈卫,在太阳镇双庙村开始他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有机农业计划,以每亩600元的年租金,首期集体流转村内300多亩田地,再反包给入社村民种植有机稻米和蔬菜瓜果。今天,太阳公社越做越大,村民们把老旧拖拉机、黛色砖块、农耕工具等贡献出来集中陈列,展现原汁原味的乡村风情。谈起收入,他们笑得更开心,“年收入比以前净增1万至1.5万元。”一位流转了土地的村民说,希望来年再种20亩。
太阳公社只是临安美丽乡村精品线的一颗闪耀珍珠。2014年夏天,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临安提出市域景区化,着手打造总长345公里的“一廊十线”,即在杭徽高速沿线和10条市域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打造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培育新的乡村游业态与增长点。
今天,一幅以“一廊十线”为骨架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在太湖源美丽乡村精品线上,一座座民宿游客盈门、生机勃勃;在浙西民俗风情精品线上,“放排人家”、“狮舞迎丰”、“馒头迎客”等民俗节目让人流连忘返……以“一廊十线”为抓手,临安还强势推进“三改一拆”,科学实施“五水共治”,全力助力垃圾分类处理等。
“一廊十线”能给临安带来什么?谈及政策制定初衷,临安市委书记张振丰表示,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过程中,临安人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临安又紧邻杭州都市区,只要构筑起本地生态优势与杭州都市区的对接通道,就能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也正是基于上述思考,在“一廊十线”的推进中,人们看到了更高标准的生态坚守: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最大限度保留乡土气息,不动山、不填塘、不搬运河石、不乱砍树、不拆有历史价值的房屋……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临安清凉峰下,成千上万块巨石如飞瀑贯穿整个百丈村,不少外地商人出高价购买,都被村民们婉言谢绝。“这些石头既能缓冲山洪、保护生态,又是一道美丽的景观,给再多的钱也不卖。”一位村民如是说。现在,这些山石一年能吸引至少3万名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和农产品销售。
“一廊十线”打开了临安旅游的新空间。眼下,民宿休闲、森林度假、温泉养生、滑雪漂流等新兴业态在临安风生水起,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实现了季节性旅游向全天候休闲游转变。去年临安接待游客100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18亿元。
新的发展想象也随“一廊十线”建设加快梦想成真。秀美的青山湖畔,杭州叉车、西子电梯等一大批顶尖装备制造企业在此落户,青年才俊云集的“云制造小镇”整装待发,一批高端人才选择临安开启事业发展之门。“离杭州近,生态这么好,创业环境又好,为什么不来呢?”利珀科技创始人、浙大博士生白云峰说。
追逐农村经济新浪潮——
从农家乐到民宿经济的升级
梳理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这样一种观察维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壮大了第一产业——农业的生产力,乡镇企业发展浪潮为第二产业——制造业打下了坚实根基,步入工业中后期后民宿经济的发展则对应着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临安,我们发现,农村经济已经掀开了民宿经济大发展的新一幕。
太湖源头的白沙村,被不少人称为浙江民宿第一村。诚然如此,这个拥有1100人的小村,办起了156个农家乐,有6000余张床位。75%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最近,记者再访白沙村,但见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溪岸上木质长廊古色古香,花木扶疏的庭院前停满从上海、杭州等地开来的小轿车,群山环绕下,小小山村看起来明净秀丽,一派祥和安谧。
“和你们上次来,我们又有进步喽。”在一处邻溪架空的木亭边,村支书夏玉云指着溪水兴奋地说,“现在村民环保意识可强了,连老人都知道,会腐烂的、不会腐烂的、可以回收的、有毒的垃圾,要分开放。你看,现在这溪水多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白沙村的村民虽然不会说“大道理”,但提起这句话却都深有感触地连连点头。我们了解到,眼下,白沙村近400户村民中,农家乐、民宿经营户比例过半,剩下100余户也多从事山货销售、蔬菜供应、物流运输等关联生意。去年光是农产品销售额就有2000多万元。一个全新的民宿产业链俨然形成。
还有一种感觉,在夏玉云的心中渐渐清晰。在白沙村的游客中,许多来自于杭州市区,“这几年,我们不断根据他们的要求在提升发展。”他说。与白沙村的变化一致,这两年来,临安不少农家乐开始提升,向民宿靠近。在太湖源、清凉峰、湍口、太阳等镇,一幢幢以民房为基础改建、重建的民宿渐成风景。
在同属太湖源镇的临目村,外来投资者林亮正在打造的“一山九舍”,就是富有格调的高端民宿,草坪、花墙、泉水、帐篷……既自然又时尚。“临安有山有水,交通便利,我们希望为城市人提供诸如室外婚礼等更加新鲜的民宿体验。”林亮说。
围绕杭州都市需求做文章。越来越多的临安人发现,他们习以为常的风光、建筑乃至生活习俗正受到越来越多城市年轻人的追捧。在临安西部的湍口镇,省非遗“洪岭馒头”的传承人张艳军开出“馒头迎客”特色民宿,竹篾屋顶怀旧味十足,米酒发酵的手工馒头一天能卖800个。“就是要让游客体会地道的土滋味。”她说。
临安市旅游局负责人告诉我们,今年,该市将对全市具有民宿开发价值的老房子进行调查摸底、联合评定,并计划组建一个民宿联盟,为发展民宿经济提供平台。“争取到2017年打造10个民宿村落、20个民宿部落、30个民宿院落,全面打响临安民宿区域品牌。”
都市有求青山有应——
一根网线架设市场新通道
深绿、浅绿、蓝绿、翠绿……从临安城区出发,沿杭徽高速一路向西,仿佛被各种绿色轮番包围,直到遇上另外一种更为醒目的色彩:橙色——宁静的村庄里,幢幢楼房外墙画满橙色吉祥物,橙色标语“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只挣信誉钱”等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这里就是国内著名的“淘宝村”——临安昌化镇白牛村了。只有551户农户的白牛村,现有56家坚果网店,其中4家网店去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全村电商销量额突破2亿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下来用掉的物流胶带可以绕400米田径场好几圈。”一位年轻的客服人员说。村支书金土根告诉我们,现在白牛村的客户遍布大江南北,甚至通过跨境电商生意做到国外去。
一根网线,轻轻松松就把山核桃这些绿色农产品“通”到城里去。在临安,这种全新的市场供需格局被戏称为“都市有求,青山有应”。目前,临安拥有“淘宝村”4个、市级电商示范村10个。临安还以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被命名为省级电商示范县。2014年,全市农产品电商网店1100多家,网销额突破18亿元。
都市有求,青山有应。这种市场供需新架构,还在一天天强化临安人的绿色发展意识。1988年出生的“新农哥”老板余益峰,今年脑海里生出一个为买家服务的新计划:在临安建一个农场,引入自然农法理念,作物不施农药、不除杂草,果实自然落网,种子自给自足。“喜欢户外、亲子活动的,就请你来农场,参观山核桃加工基地。喜欢高科技的,核桃树上装监控探头,直接把临安的四季美景发到手机上。”
令人耳目一新的生态发展新意识不时涌现。一些电商业主,在包裹里放上浅黄色的果壳袋和印有自己店名与商标的湿纸巾,目的是为了让顾客吃完擦手以及垃圾入袋。
新的市场供需架构,还让更多年轻人回村发展了。23岁的汪强曾就读于杭州一所职校,现在全身心投入电商创业。“做电商让我学到更多,去年我家做了800万元销售额。” 在金土根看来,这些年轻人的回归让临安本土农产品能够更快对接都市需求。“现在城市人都喜欢原生态的东西,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研究顾客心理、提供订制服务,这些正是年轻人的特长。”据他粗略统计,去年村里有10多个大学生回来创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着这条路走下去”的临安人,正在打开一条全新的发展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