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拆不是遮羞布
陶克强
某县应拆的违法建筑面积为80多万平方米,而列入“缓拆”却高达40多万平方米。当地群众对此很有意见:拆民不拆官、拆穷不拆富、拆小不拆大,“缓拆”猫腻大。笔者认为,“缓拆”背后折射出的是无担当、“耍滑头”,因而不能让“缓拆”成为不作为的“遮羞布”,更不能让“缓拆”毁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拆除违法建筑,虽说有先有后、有难有易、有快有慢,但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坚决彻底干净地予以拆除,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允许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但绝不能对一些普通人讲原则,对另外的一些“关系户”讲灵活。
事实上,对待所有的违法建筑,都必须“拆无赦”,而不是看人“打发”。如果随意给那些所谓的“关系户”留下“执法缺口”,并故意通过“缓拆”这一投机取巧办法对“关系户”网开一面,普通人对这个名为“缓拆”实为“不公”的做法必定心生怨气和不平,那么拆除违法建筑的整体推进就会大打折扣。
古人说,观一事而知心之邪正。违法建筑,该拆缓拆,它不是及时拆,也不是不拆,而是延后拆,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是一种“拆违”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甚至幻想把这一“硬骨头”留给下一任期的干部去啃。显而易见,这种“耍滑头”的做法和想法十分有害,既缺少共产党人应有的胸怀与担当,又缺少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与底气,更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背道而驰。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显然,易事抢着干,难事推躲拖,拆违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要啃掉“硬骨头”,则要“先难后易”,执法从“关系户”开始、拆除从“钉子户”破题,争先恐后去担当,齐心协力去攻坚,就能把一个个难关攻克,将一处处障碍拔除,一切“拆违”难题都将迎刃解之。
抓好拆违工作理当如此,抓好其他工作焉能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