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抗战胜利70周年

《歌唱二小放牛郎》:

小小的肩背扛起抗战大旗

  据新华社石家庄8月20日电 (记者 任丽颖)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婉转悠扬、如泣如诉的童谣《歌唱二小放牛郎》如今已经在中华大地流传了73年。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中期的歌曲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以典型人物为主角的音乐作品,其绵长动人的旋律与歌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记忆,并相传至今。

  根据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王晓岚的考据,《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作者方冰于1995年在《新文化史料》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歌唱二小放牛郎〉故事歌的产生》的回忆文章,详细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过程。

  他说:“一天我和劫夫坐在房前的台阶上晒太阳,谈起这大半年各自的经历,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实在太多了,彼此都感叹不止。于是大家相约把那些动人的材料写出来,纪念英雄们,也激励大家,同时给后人留下一个时代的见证。”几天后冀中军区召开了庆功大会,由抗敌文工团公演了这首歌,歌曲便流传开来。

  曲作者李劫夫的女儿也介绍过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她说:“这是个虚构的故事……反扫荡之后,爸爸和战友方冰叔叔商量:我们经历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我们写点故事歌不好吗?歌颂那些在敌人面前不屈的英雄们,使他们的事迹得以流传,教育后来的人。于是方冰叔叔很快就写出了《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王禾小唱》两首词来。”

  尽管“王二小”是个艺术的形象,但记者行走于曾经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可以不时听到当地百姓讲述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平山县闫福华、涞源县王禾、顺平县王璞等等。

  “这些孩子牺牲时只有十一二岁,却在党的培养下用小小的肩背扛起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大旗,用自己的鲜血浇灌民族觉醒的种子,并最终让抗战的胜利旗帜飘扬在了中华大地上,也让‘王二小’的形象更加饱满动人,流传至今。”王晓岚说。


浙江日报 抗战胜利70周年 00007 小小的肩背扛起抗战大旗 2015-08-21 3987810 2 2015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