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绍兴

绍兴开发区吹响提升发展号角

  吹响提升发展号角

  编者按:开发区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力军。绍兴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发展十分重视,研究出台加快开发区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开发区进一步突出发展主题,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推进项目高端化、企业国际化、产业特色化、发展集约化、环境生态化,加快开发区实现由“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目前,各开发区正在向科学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宜居宜业新城区的目标迈进,吹响了提升发展的号角。

  只要关注绍兴,大概不会对“迪荡”感到陌生。

  因为这里,有着绍兴第一高楼“世茂天际中心”,有着极具现代风尚的楼群街景,更有着一批执著于创新的“科技宠儿”,是绍兴城市生活中的“活力之地”、“时尚之城”。

  “迪荡”,是浙江省第三家国家高新区——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产城融合”战略中发展城市经济的核心区域。

  高新区的前身,是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的绍兴经济开发区。20多年的求索与积淀,已成功实现了向“高新”的华丽转身:以“创新”为号角,以“智造”为基点,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方式,致力于集聚一切可以集聚的科技创新资源,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蝶变:

  ——被科技部授予“健康装备和医用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牌子,是绍兴市首个国家级医用材料和器械特色产业基地。拥有浙江铭众生物医用材料与器械研究院、明峰核医学影像系统研究院、海圣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形成了以振德、福清等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微企业。2014年,健康装备和医用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30亿元。

  ——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产业化基地”,是绍兴市首个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产业化基地。拥有讴盟网等25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形成了科创大厦、锦亿电子商务科技园、绍兴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业园、迪荡商圈楼宇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区等多个电商基地。

  ——被科技部火炬中心列入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高新区的科技服务驶入了“快车道”。拥有2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市级孵化器,今年又投资14.6亿元,启动科创大厦二期、三期及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孵化器项目建设,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面积25万平方米。

  在高新区国家级科创服务中心,已入驻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生命健康、环保等六大类型科技企业106家,累计出孵企业100余家。有14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共获1026万元扶持资金。

  高新区积二十年之功,高擎“高新”大旗,不断吸引着一批批创新人士走进高新区,也不断创造着一个个“智造”奇迹。

  影视文化,是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集群。浙江特立宙动画影视有限公司的中国风动画《少年师爷》、“兔兔动漫”的原创动画《兔兔》、“行者动漫”的大型原创动漫《智慧森林》,均已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而一度风靡全球的电影《飓风营救3》的3D技术,《四大名捕3》、《超体》、《澳门风云2》2D转3D视频技术,就是由高新区内的“南湾视讯”制作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高新区发展的重点。今年3月,国内知名的环保高科技企业“上海弘和”投资30亿元,在高新区成立了浙江绍弘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一期将包括全国运营总部、技术研发中心、全国设备研制基地和2条生活废弃物处理转化生产线。

  今年3月,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16排CT正式面市,是国内第一台拥有探测器自主核心技术,开始打破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等国外公司在CT探测器技术上的垄断。“明峰医疗”下一步计划自主研发64排、128排CT机,同时加快其他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进程。

  今年7月,润恒集团投资50亿元、总占地1000亩、规模30万吨级的城市冷链物流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高新区,是绍兴迎来的一个“城市大冰箱”项目……

  仅在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已签约二、三产落户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140亿元。

  当前,高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契机,他们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比如,通过旧厂区集中拆迁改造以及低效土地回收,已腾出了6000多亩可用于产业发展的土地,其中商贸服务业用地1000多亩。这些土地基础配套齐全,开发条件成熟,将为创新创业和项目投资提供有力保障。

  高新区:以创新驱动“智造”

  袍江开发区:主动适应新常态 营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国家级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7月,辖区面积118.3平方公里,杭甬高速、杭甬高铁穿城而过,是绍兴市北部城市副中心,是得天独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城。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袍江开发区已经成为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主战场,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已占到市本级的70%以上;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初步形成了以向日葵光能科技、环球光伏、德创环保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新和节能灯、三圆石化、中成有机硅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苏泊尔家电、康思特动力、博盟精工、金道齿轮箱为代表的机械电子产业;以加多宝饮料、古越龙山黄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以古纤道化纤、新纵横、汤姆斯服饰为代表的现代轻纺产业;以震元制药、埃斯特维华义、东灵保健品、易邦医用品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等“六大产业”体系。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全区已累计引进科技企业204家,在孵企业85家,毕业企业55家,其中符合国家级认定条件的毕业企业25家;引进绍兴市“330”海外英才项目30个,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名,浙江省千人计划2名。2014年,科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规划建设面积66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已达40平方公里,区内商贸三产、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区内中国汽车城已引进汽车品牌4S店46家,年销售已超140亿元;益泉大酒店、益泉百货商贸综合体、大润发超市综合体等一批商贸服务项目投入运行;两湖科技园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正在建设。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越州中学、袍江中学、袍江医院等一批文教卫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区内3.72万农民入住环境舒适的公寓式小区,4.38万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6万余农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

  为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总体部署,袍江开发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实施“12355”行动计划,重抓招商选资和有效投资,深入推进“工业新区、开放新区、活力新区”建设。

  一是创新招商机制激发工作活力。按照“各有侧重、相互竞争”原则,及时调整三个专业招商局的工作职责,制定完善招商人员定期外出招商规定,实施招商人员年薪浮动制(底薪加奖励)和末位淘汰制,将项目引进与个人收入挂钩。同时,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招商宣传,出台社会化招商的相关政策,整合招商中介机构等措施,有效激发了招商活力,实现了“事半功倍”的预期目标。1~7月,先后签约引进各类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15.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357.9%,实到外资同比增长31.6%;浙商回归资金到位10.79亿元,同比增长31.1%,完成全年目标的83%。

  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投资绩效。通过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五比一创”劳动竞赛,上墙公示年度建设计划,探索推行项目风险保证金制度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有效引导社会投资。1~6月,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18亿元,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市平均3.1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工业投资41.7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平均0.2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投资25.3亿元,同比增长27.4%,高于全市平均11.6个百分点;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8.73亿元,同比增长64.2%,完成全年目标的50.2%;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8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7个,增长54.9%,技改投资额31.15亿元,同比增长15%。

  三是聚集转型升级加大激励引导。结合产业发展特点,聚焦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切实加大激励引导,专门出台《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加大工业招商选资奖励力度的实施意见》,重点对鼓励全民招商、激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主业等方面的奖励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对实施技改投入的企业,最高奖励达300万元;对实施信息化应用的项目,最高奖励达50万元。

  绍兴滨海新城: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产业新城

  绍兴滨海新城,位于杭州湾南冀,被称为“绍兴城市开发的最后一块宝地”!

  2010年2月,规划面积达500平方公里的绍兴滨海新城正式启动。其区位的特殊,其影响的特殊,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一代人的梦想——绍兴新一轮“大开发、大发展”的战略纵深高地,“大都市”格局的一个新坐标、新地标,“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转眼5年时间过去了。当初喊出的“三年拉开框架、五年初出形象”口号,已化作了看得见的一个“航母级”新城版图:南连、东接2个国家级开发区——袍江新区和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延1个省级开发区——柯桥区滨海工业区;北依充满无限想象的钱塘江、杭州湾。三大开发区三足鼎立,又众星拱月,拱托起的,就是新城的中心区块、面积142平方公里的江滨核心区。

  5年中,由政府投资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高标准的定位,大手笔的投入,大力度的建设,新城雏形已基本形成!

  曾经的茫茫海涂,因为一座嘉绍大桥、一条杭甬高铁,终一跃而成为绍兴迈入“杭州湾时代”、接轨上海、走向蓝海的一座希望之城、造梦之城,成为有梦之人的创业“大舞台”。

  创客,不仅创新能力强,其眼光也较为独特。位于滨海新城核心区域、总投资6.4亿元、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的科创园一期工程,建成启用仅仅半年,就吸引了30家高科技企业入驻。

  一个个大企业、大集团,一个个大项目,也不断地在这方热土落地生根。

  总投资78亿元的昌海生物产业园已累计完成投资54.1亿元,浙江医药总部已搬迁注册至江滨区;总投资52亿元的精功通航总部基地已签约,精功通航机场项目已启动;已入驻的苏宁易达物流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电器连锁行业最先进的物流中心之一。还有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豪生大酒店、商贸综合体、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单是2014年,就引进了歌礼生物国家抗丙肝Ⅰ类新药、游艇基地、普洛斯环普产业园等项目,总投资173亿元。

  今年1至6月,签约落户滨海新城的大项目更多:投资53亿元的1家:新能源电动汽车;投资20亿元的3家:中兴通信华东智慧城市产业园、宝湾物流、中先联园国际健康与养老设施设备产业园。另外还有中科招商种子基金、邮电学院置换迁建工程等,共16个项目,总投资129.12亿元。

  努力得到了回报。今年1~6月,实现GDP256.7亿元,同比增长7.0%;规上工业总产值1264亿元,同比增长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总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9.1%。江滨核心区更是快速发展,1~6月实现GDP同比增长11.9%,规上工业同比增长22.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3%,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3.6%。

  作为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先导区域和主力区域,以及绍兴大城市的重要拓展区,滨海新城承载着“城市北进、沿江开发”的远大战略和加快迈向“杭州湾时代”战略的实施。

  因此,滨海新城明确了自己的城市发展定位:“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新城的产业定位,则确定为重点发展“生命健康、高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生态休闲旅游”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建设“省级现代医药高新园区、省级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江南游艇名城、现代商贸服务区、滨江生态农业观光区”五大平台。

  根据这一产业定位,滨海新城明确了“高大上”的招商重点:一是将北京、上海、深圳3个区域,作为重点招商区域,并专门派驻招商员;二是将生命健康产业、现代高端交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3大产业,作为重点招商产业;三是将全球及国内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3类对象,作为招商重点跟踪对象……

  在活力四射的长三角南冀,在富饶繁华的杭州湾南岸,我省重点发展的十五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绍兴滨海新城,正成为当地经济引擎驱动力,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的风向标,见证着我省新一轮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强劲脉动。


浙江日报 今日绍兴 00017 绍兴开发区吹响提升发展号角 2015-08-21 浙江日报2015-08-2100018;浙江日报2015-08-2100007;浙江日报2015-08-2100009;浙江日报2015-08-2100010;浙江日报2015-08-2100015;浙江日报2015-08-2100017;浙江日报2015-08-2100008;浙江日报2015-08-2100014;浙江日报2015-08-2100012;浙江日报2015-08-2100021;浙江日报2015-08-2100022;浙江日报2015-08-2100013;浙江日报2015-08-2100016 2 2015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