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抗战胜利70周年

铭记,那个血色南京

——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本报记者 钟卉 胡昊

  冯巧婕 丁谨之

  南京大屠杀,5个用30万亡灵血泪铸成的字眼,不仅代表着人类文明史上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难以泯灭的伤痛,更是另一个国家血淋淋的罪行。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略南京。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对无辜的中国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进行了长达6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成千上万的妇女被强奸,超过30万的南京平民和中国军人横尸于日本人的战刀和枪刺下,中华民族的悲惨与耻辱被大海对面的岛国推到极致。

  然而,时隔78年,日本右翼政客不仅至今未表达过道歉忏悔之意,甚至企图抹杀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修改历史教科书,渲染自己“受害者”身份,导致一些日本人完全不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重新走近那段震惊人类史的悲惨时光,是为祭奠,是为铭记,是为警醒,更是为那句等待了78年仍迟迟未至的真诚道歉。

  历史大数据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初入南京,新街口商圈林立,夫子庙游人如织,秦淮河华灯初上,游船点点,一派都市繁华盛景。一个甲子的时光,六朝古都恢复了元气,但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们,78年前这里曾发生了超出人类想象的罪行,这里曾经倒下手无寸铁的无数同胞。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在这里大肆进行了一场世所罕见的残暴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被聚集并驱赶到城外,或遭机关枪扫射,或被当作练习刺刀的活靶,或被浑身浇满汽油活活烧死。当时的南京城“尸体累累,有时还得先移开尸体,汽车才能通行。”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

  科学家这样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绝望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为15000HZ。30万人若同时发出绝命的怒嚎,产生的巨大震撼力则超过八级地震,能将20层高的摩天大楼推倒……

  日军残害中国人的手段更是骇人听闻、令人发指。他们将中国人当作练习刺刀的活靶,甚至进行斩首比赛,中国妇女遭到强暴。许多日本士兵在强暴中国妇女之后甚至还挖出她们的内脏,割掉她们的乳房,将她们活活钉在墙上。

  美联社记者叶兹·麦克丹尼尔曾写道,“我对南京最后的记忆就是死去的中国人、死去的中国人、死去的中国人。”

  幸存者证言

  在这场血腥的大屠杀中,有一群人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们幸存下来,但曾经目睹的死亡、遭遇的伤痛,却令他们在70余年后,在他们成为耄耋老人时,仍折磨着他们的精神。

  张秀红,90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1937年的冬天,年仅12岁的张秀红被日本兵轮奸,更令人发指的是,当时,日本兵用枪指着她爷爷,强迫其在一旁观看。如今,她的左手食指留有日军刺刀的伤疤,下身因被鬼子撕裂,以致于留下了终身残疾。一到下雨天,她的下身就会因疼痛难以入睡,左腿和胯骨也因为鬼子的伤害,坐站时间稍长就酸痛。而终身挥之不去的羞辱感是比全身的伤痛更大的折磨。在70年的时间里,她的床是绝对的“禁区”,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她会找各种借口拒绝访谈,不愿启齿那段伤痛的记忆。直至她的丈夫过世后,在各界的鼓励下,她才有勇气站出来,揭露日军的暴行:

  那年(1937年),我家住在南京的沙洲圩双闸那一带。为了躲避日本兵,父母带着妹妹逃走了,我和爷爷留了下来。日本兵烧了我家的房子,没办法,我和爷爷只好“跑反”,日夜住在田头,带了点米做饭,做好装到口袋里,饿了吃一点。听说日本兵到处杀人,也不敢回家。

  躲了10多天,爷爷就带我回家,看到周围全是尸体。日本兵到处抓女娃,好多女娃用锅底灰涂脸,有的人家就把女娃藏在草堆里。日本兵来了,就用刺刀一下一下地刺。有的女娃被刺伤,疼得受不了跑了出来,被日本兵追上抓住,扔到草堆上点火烧。好多女娃被烧死,那个惨啊!

  更多女娃被家人藏到芦苇荡里,我也被藏了进去。我看了一下,那里面有四五十个女娃。一开始,日本兵没发现,几天后就被发觉了。可恶的日本兵点起了火,女娃们大声哭喊,我和另外两个女娃跳水后逃生,那是冬天,水里冰冷!

  我又逃回家,跟爷爷在一起。很快又来了几个日本兵,要把我拖走。爷爷央求他们,孩子太小了,不要伤害她。日本兵不听,用刺刀戳得爷爷直冒血……我也哭,跪下来对爷爷说,我要是不去,我们两个都要死,我一个人死不要紧,但我不能让你和我一起死啊……接着,我被他们拖到隔壁一家的床上……我疼得昏死过去,后来日本兵走了,爷爷赶来抱住我哭:“红子,是你救了我啊!你受苦了!”

  后来,有邻居出主意,让我把头发剃了,变成男孩的样子,又让我说话硬气一些,声音粗哑一些,以逃脱灾难。

  我剃了男孩头以后没有多久,就被日本兵抓去抬土、抬水、抬石头。我是个女的,才12岁啊。我抬不动,日本兵就拿着枪从后面刺我,用枪托打我。我左边这条腿上面,直到今天还有伤疤。

  就这样,我们全家东躲西藏了几个月时间,那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血色下思考

  对心灵来说,这是一次毫无愉悦感的寻访。在我们面对面地与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史学家翻检那一段血腥的历史后,回程的路上,所有人因无法消化心灵的沉重冲击而陷入长时间的静默。

  令人刺痛的是,日本右翼政客自始至终顽固地拒绝承认这段历史。在德国人不断向大屠杀遇难者道歉的同时,日本极右势力则将本国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

  几十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系统性地将涉及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从教科书中删除得一干二净,以期世人对这段历史集体失忆。

  30万人的伤逝,不应该扭曲、埋藏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应该去认真研读、去实地探访这段历史,撕开伤痛警醒世人。“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历史、现实、未来是延续的,不可断裂的,勿忘历史不等于鼓吹民族仇恨,不知道反省与思考的民族,注定没有明天。这句话不仅警醒日本,也提醒国人。


浙江日报 抗战胜利70周年 00007 铭记,那个血色南京 2015-08-20 3898907 2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