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创建文明城市,我为舟山代言

  创建文明城市,我为舟山代言

  何为文明?

  在孔子的眼中,不学礼,无以立。

  在但丁的诗里,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在舟山,无数普通市民,在生活中的每一天给出答案。

  ——7月,台风“灿鸿”来势汹汹,岱山县舟富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们冒着风雨,将自制的午餐免费送到900多位海岛居民手中。这些免费的午餐看起来有些简单,但是吃上这份午餐的海岛居民都说,“这是吃过最美味的饭。”

  ——“我坐上车,的哥说要先去还部手机。”不久前,舟山网友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一段乘车经历。他在定海香楠大酒店旁坐上一辆出租车。谁知,刚上车,的哥就对他说,车子要先去绕一下其他地方,送还一部手机。“以前还有的哥庄炳拾金不昧还钱10万元,这是实实在在的正能量啊。”网友们纷纷感慨。

  ——一场别致的婚礼在市民虞先生家举行。之所以别致,是因为婚礼既没有豪华场面,也没有桌桌盛宴,只是普通的自助餐。曾经,奢华婚宴习气令人诟病,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应政府“俭以养德”的号召,自觉移风易俗、简朴办婚越来越常见。

  志愿、诚信、节俭,这些自然状态下的行动,都是文明。

  舟山的文明,依赖于硬实力:舟山先后收获了“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并于今年2月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同时,文明又显现在那些不择细流、不拒细壤的小事里:舟山人在信号指示灯前等候的那几秒钟,沙滩上随手带走的垃圾,公路边义务植下的一棵树,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出的座位,窗口单位面对询问时的笑容……

  有网友笑言,从今天起,请叫我“文明大舟山”。这是一种文明的自信。因为一棵树、一粒沙、一个人,都可以为这座城市代言。

我是一棵树

  我是一棵树,新区生态廊道的一员。

  盛夏,正是骑行族热衷出行的季节。不久前,一场环舟山自行车挑战赛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26名骑友鱼贯而过,有人一边骑行,一边拿起手机,用镜头记录新区绿景。

  “第一次来舟山骑行,沿途风景很好,空气也好。山、海、桥这些美景,都让我醉了。”一位外地口音的骑友,迎着海风大笑道。

  这条生态廊道,足够骑行爱好者们“撒欢”了。绿的是树、红的是花、灰的是人行步道、红的是自行车道,五彩生态廊道西起舟山跨海大桥金塘段,沿大桥接线公路、329国道,东至朱家尖蜈蚣峙码头,串起周边村落。廊道里至少有20种色彩各异的花木做伴,四季交替,一路骑行,总有不同的色彩相伴。等到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有64公里长。

  作为建设“生态新区、美丽海岛”的重要举措,舟山市2014年全面启动了美丽海岛生态廊道改造提升工程,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生态廊道成为展示新区形象的样板路、打造海上花园城的示范路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景观路。

  骑友中,63岁的戎海平是老舟山人。爱好骑行的他,骑游过许多城市。最近,他在家门口,找到了生态廊道这个骑行的好去处。

  “有事没事会来生态廊道骑上一圈。”他对其他骑友说:“满眼的绿,有一种生活在海上绿洲的感觉。”

  “生态廊道建设,不是种树这么简单。”市廊道办有关人士说,它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泗苏村位于朱家尖顺母社区,是生态廊道沿线村庄,人们在村口建起渔家乐,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

  “这里大变样类!”一位村民说,以前,路边的渔家乐为招揽生意,在路边杂乱地竖起许多招牌,有些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在店门口,河水也被污染过,看上去一片油光。

  如今的泗苏村,被绿色环绕着,整齐干净,河水清清。“之前,根据‘三改一拆’的要求,已拆除了违建。”正在村里忙碌的人们说,“五水共治”活动开展以来,为防止河道污染,开展了渔村生活污水治理,新铺设了污水管,“今年,我们还想参加生态廊道沿线‘最美村口’评比呢!”

  生态廊道,是见绿、见蓝、见景的新区“门面路”。今年秋天,生态廊道还将成为世界海岛旅游大会的迎宾大道。现在,生态廊道沿线的环境提升、重要节点建设工程已全面开始,有的地段挖土机正在挥舞大臂,有的地段养护工人正培土植绿,处处是忙碌的景象。

我是一粒沙

  我是朱家尖南沙景区的一粒沙。

  8月的海滩,阳光明媚,不少游客躺在沙滩上,消磨着蓝天白云的慢时光。来自上海的一位先生由衷感慨:“舟山旅游越来越热,以前我年年来舟山度假,有一半时间车都堵在路上。去年‘十一’黄金周,我第一次感觉跑得畅快!省下来的时间,我还去了普陀山等其他景区。”

  以前,只要遇到假期,人们就扎堆来海边“下饺子”。其实,游客们看到的不是大海,而是人海。去年国庆节前,舟山市相关部门发出“让路于客、让景于客、热情迎客、真诚待客”的倡议,假期里,市民们自觉避开热门景区出行。

  南沙景区检票口的工作人员说,像“十一”、“五一”假期,来景区的本地人很少,“游客基本上都是买票的,很少看到有用市民卡的。”很多游客也在说,原以为买票难、排长队是热门景点的通病,没想到一家人来到南沙购票处时,看到的却是6个检票口同时敞开,无需花很多时间排队。

  过了假期,南沙才多了些本地口音。“假期里,侬去哪里玩?”成了舟山人沙滩上讨论的热门话题。

  “报纸上说倡导让景于客,阿拉一家坐着公交车去了乡下玩,发现乡村游很不错啊。外地游客难得来一趟,一定要让他们尽兴而回。”岱山人邱海萍带着一家人去了展茅街道的干施岙村。

  去年国庆节期间,干施岙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大部分都说的是本地方言。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天景区销售门票收入已有七八千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左右。

  除了去景区游玩外,游览新区的城市建设,也成了舟山人的新宠。今年“五一”假期,普陀区的海滨公园,时不时有舟山姑娘举起相机自拍;外形如舟,光鲜靓丽的普陀大剧院等新地标建筑也成为留影的对象。“新区变化太快了,阿拉舟山人四处看去,都能发现新风景。”定海姑娘小秦笑言,以前总是想到哪里就去哪里,到了才发现人扎堆,现在脚步慢下来,发现自己的家乡有这么多变化,都没有好好看看。

  “今年,我希望市里还能继续提倡让景于客,这是阿拉舟山人的气度,一座文明城市的胸襟。”小秦说。

我是新区人

  我叫朱存跃,是一名舟山网络义工。

  “现在天气这么热,海岛上一些老人的防暑用品还有没有?”“暑假里,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学习得有人辅导。”每天,我一打开电脑,舟山网络义工的QQ群头像都在屏幕上欢快地跳动着。

  作为舟山网络义工负责人,近9年来,我带着网络义工看望孤寡老人、当新居民子弟辅导员、举办义捐义卖……让我欣慰的是,如今这支队伍已拥有十几个QQ群,开展各类公益活动400多次,队伍也发展到了3000多人。

  我忙碌着,也快乐着。我开展的“快乐义工微笑之旅”的项目,收集人们的笑脸。这是世界上最温暖的阳光。我们连续多年冬天收集整理爱心衣物,发往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看着孩子们穿着暖和的衣服过冬,很多义工也感到温暖。

  网络义工,没有地域限制。我曾经把义卖活动做到了杭州。去年底,杭州开了个“慈善嘉年华”,现场有爱心义卖、公益服务、公益项目展示等活动,超过千人参与。我装了三大箱鱿鱼丝、虾皮等舟山特产就去了,没想到,不到2小时,这批货物就卖空了,筹得3000多元义卖款。一些没有义买到海产品的杭州人,还要让我寄去。

  这次慈善活动,汇聚了全省的优秀义工活动。他们开展的“为爸妈补办婚礼”、磨剪刀等活动,都比较新颖,而且很受欢迎。今年,我也打算在舟山开展这些项目。

  其实,舟山的义工还有很多,注册志愿者就有5.7万余人,还有102个志愿者服务基地,2000余支网格志愿者服务团队。众多的志愿者已成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塑造新区文明形象的重要力量。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我们的目光已经不再简单地关注数量的增长,而是寻求志愿服务质量的提高。

  8月初,新区首家志愿服务培训学院成立。培训课上,一批传媒、手语、急救、消防、礼仪等领域的特邀讲师为我们带来更专业、系统的培训。

  有人说,义工,是城市文明的符号,义工事业的蓬勃发展,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在这些几乎没有门槛的组织里,唯一的通行证是“爱心”。共同的善举,让舟山人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走到了现实生活中。

我是斑马线

  我是新城的一条斑马线。

  多年来,我见证了马路上的种种险象环生。

  车水马龙的新城道路上,总有一些车辆开得“任性”。斑马线前,行人刚要起脚过马路,排成队的机动车呼啸而过,将行人“困”在路中央,举步维艰。大多数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会减速慢行,让行人快走一步或后退一步,但不会停车等待行人通过。

  有的行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尤其是拿着手机的“低头族”和马路上“闲庭信步”的人;有的开电瓶车就像大海行舟,也不看红绿灯,在机动车的缝隙里“见缝插针”,让我感觉自己是多余的。

  但是近几年,情况有些不同了。

  “5,4,3,2,1!可以走了!”今年5月,我身边多了几名带红帽、拿小旗的志愿者,跟行人一起倒数着指示灯的秒数,直到变绿了才走上斑马线。

  像这样的志愿者,还有220个单位的1600多名,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参加舟山市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整治斑马线前的不文明行为。

  没有了红绿灯,行人走在斑马线上,私家车会怎么做呢?这是许多人担心的问题。

  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从8月开始,由舟山市文明办、交警等多个部门发起的“文明交通——礼让斑马线”主题活动已在全市推进,活动将持续到年底,在5个月时间里,分为宣传发动、劝导推进、集中整治三个阶段进行。

  大范围的公益广告播放与媒体宣传,给司机们灌输文明意识。目前,大批志愿者已走上街头,对不礼让、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进行劝导,交警部门也会通过短信形式,对非现场抓拍或采集到的不礼让的违法车辆进行警告。最后,斑马线前未让行的车辆将会被抓拍取证,依法给予处罚。“礼让斑马线”的执行情况,还将与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考核、各类评优相挂钩。

  “我们也不能过度依赖政府的严查,文明交通应该是自觉行动。”夏先生是个老司机,他的小女儿也是一名文明劝导员,“现在对文明交通宣传得比较多,过马路不再争分夺秒的人多了,文明交通正在成为一种习惯,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创建文明城市,我为舟山代言 2015-08-19 浙江日报2015-08-1900007;浙江日报2015-08-1900008;浙江日报2015-08-1900015;浙江日报2015-08-1900012;浙江日报2015-08-1900020;浙江日报2015-08-1900010 2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