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天下·看时事

尔曹虽狂终覆灭

——记侵华日军在临安桥头村犯下的罪行

  我的家乡在临安市青山镇桥头村,村中有一条小道从余杭古镇直抵临安。

  1937年12月24日,日军占领杭州,一批行政机关及院校纷纷迁到天目山区。日寇为占领临安,多次西进,在我们村一带进行疯狂扫荡,惨无人道地推行“三光”政策。

  从1938年至1945年抗战胜利,日寇先后三次对我们村进行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日寇第一次掳掠时,放火烧了全村,把全部牲畜掳去。次年,日寇再次来抢掠,除抢夺粮食、牲畜外,把上次余下的几座房子和乡亲们新搭的一些棚屋又烧了。日本鬼子第三次扫荡时,已是抗日战争后期,但他们仍在垂死挣扎。当时鬼子中了抗战部队的埋伏,逃往余杭据点,经过我村时,又放火烧了村庄。经过3次烧杀抢掠,全村100多户人家,家家房屋被焚毁,只剩下一座宗祠尚算完好。许多乡亲流离失所,外出讨饭;有的只能搭几间草棚遮挡风雨。

  村里有3位老人惨死在鬼子手里。日寇第一次掳掠时,乡亲们扶老携幼,逃往洞山(山上有许多石灰岩溶洞,可藏人)、丹山中躲藏。当时村中有3位老人,不愿意离家避难,想留下出面护村。鬼子进村后,不由分说把3位老人捆绑起来,吊在村里的大槐树下,逼问抗日武装和老百姓的去向。老人们宁死不屈,不肯透露任何信息,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就把他们当成活靶子,用刺刀扎,在撤退时点燃了大树底下的柴堆。

  为不被日寇发现,日寇第二次扫荡时,我的一个远房叔叔还差点被亲人闷死在襁褓中。乡亲们向山坡上逃难时,我那远房叔叔尚在襁褓中,受到惊吓哭叫起来。而他们躲藏的山坎离村子不远,怕被鬼子听到,大人狠下心、含着泪,用棉袄死命捂住孩子的嘴巴,我那远房叔叔被闷得脸色发紫,差点断了气。

  自我懂事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经常给我讲那段痛苦的历史。

  如今,我们村还有3件物品是日寇罪行的见证。

  一棵老槐树。这棵千年古树很粗,要三人才能合抱,从我懂事起,它已半边枯空。这棵树就是当年日寇折磨3位老人的地方。那次鬼子放火烧人,大树的半边也被烧焦。尽管伤痕累累,这棵大树如今依然昂首挺拔,犹如不屈的父老乡亲。

  一扇破大门。日本鬼子进村后,挨家挨户掳掠。来到我爷爷家时,只见一把大铁锁把两扇大门牢牢锁住。日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推不开大门,队长气得哇哇乱叫,用指挥刀对着大门一阵乱砍,劈开大门后,将财物一抢而空,然后一把火烧了房屋。整幢房子被烧得面目全非,但两扇大门奇迹般地留存,只烧焦了门边。新中国成立后, 我家在原来的地基上重新盖房,新屋还是用这两扇大门。每当客人来我家,爷爷和爸爸总会向他们讲述这扇大门的经历。

  一条古山道。它当年是杭嘉湖平原通向浙西山区的一条交通便道。日寇来了,这条石子路也遭了殃。鬼子的战马、军需和抢掠来的物资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把整齐的路面压得千疮百孔。新中国成立后,家乡修筑了宽阔的公路。在这条残缺的山道上,至今都能看到日寇铁蹄蹂躏后留下的累累伤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特地来到家乡,寻访、整理日寇在我们村犯下的累累罪行,希望我辈及后代永远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苦难岁月,要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再遭受外来欺凌。

  (讲述人:省政府参事室主任 潘海生)


浙江日报 天下·看时事 00007 尔曹虽狂终覆灭 2015-08-18 3965104 2 2015年08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