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从建设文化礼堂到培育礼堂文化

路桥“乡村十礼”倡文明新风

  本报讯 (区委报道组 王依友 叶茜 记者 朱海兵) 台州螺洋街道上寺前村文化礼堂日前举办的一场祝寿礼活动,让人耳目一新。寿礼的主角,是四代同堂的88岁老人程思球。致祝寿词、吃长寿面、献长寿糕……在晚辈和村民的祝贺声中,程思球和86 岁的老伴把家训卷轴郑重地交到晚辈手上,希望他们恪守家训家规。

  路桥区十分重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至今已投资近3000万元建成48家农村文化礼堂,今年还将新增农村文化礼堂30家以上。“文化礼堂要建好,更要管好用活。”路桥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路桥把规范乡村礼仪、倡导文明新风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加快从文化礼堂建设向礼堂文化培育转变,努力将文化礼堂真正打造成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祝寿礼,就是路桥去年以来全面推行的礼堂文化“乡村十礼”之一。据介绍,“乡村十礼”主要分为“人生五礼”和“社区五礼”。前者根据个人成长历程,分为周岁礼、启蒙礼、成年礼、新婚礼和祝寿礼;后者则从社会凝聚角度设计了敬老礼、就职礼、壮行礼、传家礼和迎新礼。

  “针对当前一些农村习俗中存在的争面子、讲排场等现象,‘乡村十礼’既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传承,又充分考虑群众需求以及时代精神的结合,契合当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需。” 路桥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与上寺前村文化礼堂举办的祝寿礼传统韵味十足不同,为今年秋季即将入伍新兵举行的壮行礼则追求庄重、热烈。这些天,刚忙完应征体检的路南街道武装委员林华,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壮行礼,“壮行礼包括宣读新兵入伍命令、为新兵戴大红花、宣誓、敬酒壮行等内容。到时候,路桥所有的文化礼堂都要举行壮行礼,营造参军光荣的良好氛围。”他说。

  “乡村十礼”的推行,激发了路桥乡村文化的红火局面。再加上春节、端午等一些民俗活动的穿插进行,为培育礼堂文化、引领农村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据统计,路桥已举行“乡村十礼”活动百余场,参与人数达3万多人次。

  除了 “乡村十礼”,路桥还通过全面开展农村文化礼堂“点单式”宣传文化活动、“乡村民嘴坐堂制”宣讲服务活动,组织举办“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家训”活动,让礼堂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路桥“乡村十礼”倡文明新风 2015-08-14 浙江日报2015-08-1400007 2 2015年08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