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共同守望“最美”家园

——我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事

  本报记者 张丽

  春眠玉兰花下,夏赏蜻蜓立荷,秋饮桂花酒酿,冬踏初雪寻梅。

  古书记载,这些是杭州人对于四季花事的追逐。赏花,亦是观心。对于美的希冀,如今正让杭州盛开“最美之花”——“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爸爸”黄小荣……渐次绽放的道德之美,润泽人心。

  不仅是钱塘江畔,漫步之江两岸,从风物美到心灵美、从城市美到乡村美,“最美”的馨香与光芒,流溢在良渚玉器上,闪烁在浙人诗文里,氤氲出遍布浙江大地的一幅幅“最美”画卷。

  从盆景到风景——

  最美人物四处传诵

  西湖十景,兰亭文章。在浙江,美景俯首皆是,“最美”也随处闪耀。

  台风“苏迪罗”侵袭,风雨中,平阳县顺溪镇石柱村村委会主任毛信勃忙着转移群众,却不料自家房子被泥石流冲毁,妻子遇难、儿子失踪;

  执行“治超”任务时,53岁的慈溪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民警徐鉴华,被一辆工程车撞倒,不幸因公殉职,网上数万支象征追念和哀思的红蜡烛,为这位可敬的老民警点亮……

  他们都很平凡,村官、警察、教师、医生、大学生……但这些凡人善举,受到了浙江人最大程度的褒奖。

  我省启用一双双制度的“眼睛”,以最大程度地发现身边的“最美”。

  去年2月15日,我省第一份“浙江好人”名单揭晓。从此,每月如期而至的好人榜,让一位位身边好人闪耀浙江,目前已有379人上榜。

  浙江骄傲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万朵鲜花送雷锋公益活动、争做“最美浙江人”主题实践活动等,在我省成为常态。

  为村子发展奉献28年的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用生命履职的临安市板桥镇人大主席朱忠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浙江城乡的沃土之中,深藏于善良百姓的心中,这些源于民间的“最美”,更具感染力和示范效应。

  “最美人物”的故事被发现后,之所以能像蒲公英一样四处传播,还得益于浙江为“最美”筑起的关爱屏障。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浙江人”褒扬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在重要节庆日慰问和回访“最美浙江人”;成立“最美浙江人关爱基金”,对“最美浙江人”进行助学、助困、助医……这些制度用理性引导人心向善的回归,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最美”的浓厚氛围。

  “最美”的风景,出现在各行各业、各个群体、各个阶层,从“最美个体”到“最美群体”,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最美”已然成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品牌。

  2007年以来,全省3000多万人次参加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推荐评选活动。发现寻找美,让一股股正能量,如滚雪球般,在之江大地日益丰厚。

  从家风到乡风——

  最美现象遍布城乡

  临安的农村,如今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微笑的村庄。

  在临安各村的文化礼堂,一张张笑脸组成别致的“笑脸墙”图案,不论是老人慈祥的微笑,还是年轻人心花怒放的大笑,都荡漾着幸福感,折射出“最美”的新风尚。

  作为吴越国创建者钱镠的故乡、《钱氏家训》的起源地,临安这座位于浙江西北部的小城,与“家训”两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党员干部推动下,临安掀起“访家风、理家训、立家训”的热潮,去年共推选产生“好家风家庭”村级3788户、镇和街道级371户、市级100户,“最美家庭”20户,还举办“好家风家庭”褒奖礼60余场。

  “就跟种庄稼一样,在党委、政府的引领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最美’的撒播者。”这在临安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好家风评比,让百姓成为道德建设的主角,更好地激发向善的力量。

  板桥镇上田村村民请来杭州的书法家给村民写家训,精心装裱成牌匾挂在自家厅堂中,接受熏陶。

  锦北街道泥川村党支部书记郑校林常年义务清扫村道,他家被评为“好家风家庭”,村民纷纷向他学习,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农村垃圾分类,流过村里的泥沟溪变清了,白条鱼、石斑鱼重现溪中。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清凉峰镇新峰村“好家风”家庭翁建贵带头拆违70多平方米,带动村里十几户家庭自觉拆除违法建筑,共计2000多平方米。

  立家训、正家风,走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全省有近400万户家庭参与活动、100万户新立家训,传承好家训好家风、培育好民风好社风的“最美现象”正在形成。

  如果说,“好家风”是激发原本就埋于心中的“最美”力量;那么,宁海的“移风易俗倡新风”则在改变着陋习,激发着崇尚“最美”的能量。

  在宁海,有一群颇为特殊的文明之星、道德模范,他们或因带头拆毁豪华坟墓,或因节俭办婚宴等而受到表彰。“改掉陋习,说到底要做好人的教育与引导。”宁海县委负责人说。

  修造豪华坟墓,滥建小庵小庙,大办婚丧喜庆……宁海一些地方,这些不良习俗曾令人困扰。2011年开始,宁海逐步推行“移风易俗倡新风”等活动,倡导并落实推进坟墓整治变青山,规范宗教和民间信仰,整治婚丧事宜大操大办等。同时,每年都从活动中评选表彰文明之星、道德模范,如今已达上百名。

  去年,西店镇105岁老人王和凤,在去世前嘱咐百年后不办酒席、不收礼金、不收花圈、不放鞭炮、不做祭礼、子孙不披麻戴孝“六不办”,还冲破“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让后人把骨灰撒入大海。

  不仅在宁海,全省以乡村陈规陋习、新风好事、大事要事为乡风评议重点,组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定期开展道德风尚评议,推动形成知荣辱、树新风的“最美”环境。2007年以来,两万多个行政村开展评议活动。

  从活动到品牌——

  “最美”精神滋养心田

  您所守望的精神家园中,什么“最美”?

  嘉善人会告诉你,“善”最美。

  县志记载,嘉善因“民风纯朴、地嘉人善”而得名。“满城荡漾善文化”成为嘉善的一大特色。进入县城,到处可以看到中国梦系列、善文化二十四孝剪纸系列、善文化农民画系列等公益广告,新绘制1200多平方米的“善文化”墙景画,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嘉善还依托文艺作品,结合“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尝试用诗歌、小品、快板等多种文艺形式来传唱“最美”,用漫画、雕塑等文艺作品来表现“最美”,让“最美”形象在群众心中更加鲜活、形象、生动。

  仙居人会告诉你,“孝”最美。

  王温升天、逢人说项、朱熹二度遣子上学、应大猷仁爱孝悌等慈孝典故在当地历代相传。仙居县大力倡导慈孝文化,通过开展慈孝之星、慈孝家庭、十大孝村、校园十佳小孝星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慈孝评议活动,涌现了八年如一日带着智障母亲上学的“最美女生”朱耀婷、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王雪娟、收留140名弃婴的“母亲”严雪花等许多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和群体。

  仙居还探索建立起了慈孝模范激励机制,让慈孝模范在资金补助、信用贷款等方面享有优惠。慈孝文化在仙居开展以来,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仙居还被命名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如今,“慈爱、孝顺、为善、有信”已成为仙居人的共同追求。

  德清人会告诉你,“德”最美。

  作为“孟郊故里”和“游子文化”的发源地,德清具有深厚的传统道德基础。该县建成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建设遍布全县各乡村的“和美乡风馆”,由民间设立的43个“草根”奖项,奖出“百姓设奖,奖励百姓”的新风尚;3000多位先进典型、2万多名志愿者,还有人数更多的“文明五星”好公民,联合构成一座道德文明的“金字塔”。

  现代题材越剧《德清嫂》原型人物之一钱素春,开设“德清嫂”帮忙热线,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如今,“德清嫂”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已有万余人,涌现了寻找“美丽德清嫂”、宣传“美丽德清嫂”、学做“美丽德清嫂”的新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浙江人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出了一个个“最美”区域道德品牌,守望着现代人的精神家园,铸就了经济社会发展强劲的原动力。

  “谁是最美的人,是你是我是他,就在身边,天天遇见,平凡也是一种灿烂”。

  这首“最美”的歌,是唱给浙江的,更是唱给每一个浙江人的。当“最美”在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当“最美”成为一种风景、风尚,我们自豪,因为我们与美同行。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共同守望“最美”家园 2015-08-13 3977656 2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