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非物质经济与绿色发展

  卢 风

  物质经济的增长是有极限的,为谋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促进物质经济的生态化和非物质经济的持续增长。

  物质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

  20世纪下半叶的新科学(包括量子物理学、复杂性理论、耗散结构论、生态学等)、新哲学(特别是生态哲学和环境哲学)和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事实都表明:依赖于大量消耗矿物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物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物质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这个极限就是地球生物圈的承载限度。当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足迹超过地球生物圈的承载限度时,继续发展物质经济,会使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生态灾难。

  总之,物质经济增长有极限。当物质经济增长达到极限时,经济可否持续增长,要看我们如何发展非物质经济。

  非物质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

  如果我们坚持认为,发展蕴含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蕴含物质财富增长,则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面对全球性的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和气候变化,面对中国特有的国情和现阶段中国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严重冲突,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发展观,树立绿色发展观。

  绿色发展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发展。实现绿色发展要求做到两点:一是使物质经济趋于生态化的稳态,二是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前提下,不断促进非物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的目标是既保住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又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或生活质量,关键是大幅度地节能减排。

  发展非物质经济也需要物质载体。例如书籍的生产和消费需要纸张或阅读器。但非物质生产和消费的节能减排空间很大。大力发展非物质经济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地节能减排。一般来讲,物质生产之单位GDP能耗要大于非物质生产之单位GDP能耗,而且物质产品的量值比通常远小于非物质产品的量值比。可见,物质经济增长达到极限后,可通过发展非物质经济而谋求可持续增长。这要求人们的消费偏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由偏重物质消费转变为偏重非物质消费。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发展非物质经济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将来数字化、无纸化的办公更可能大大地节能减排。

  文化产业是非物质经济的重要部分。人均收入和平均教育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以后,大众的文化需求会相应提高。于是,文化产业会获得迅速发展。

  金融产品可以算作非物质产品,金融业可以为经济增长做出直接贡献,但它是否能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政策和经济、政治制度。

  那么,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发达就能自然而然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了吗?不是!如果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仍是物质主义的,那么,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就都是服务于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贪求的。在这种情况下,发达的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金融业非但不能促进节能减排,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能耗和排放。今日之美国正是这样。

  只要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仍是物质主义的,信息、文化、金融等就只是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手段。只有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逐渐促进“四个转变”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逐渐淘汰产能低、能耗大、污染重的产业,发展高效、低碳、环保的产业,变线性经济为循环经济,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非物质经济。

  技术的根本转变,即不再发展征服性技术,而大力发展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健康、保障人类安全和福祉的技术,如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低碳技术、生态技术等。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初始阶段,发展这类技术的直接目标是促进物质经济的生态化。

  制度的根本转变,即制度建设与创新不再优先服从市场规律或GDP至上观念,而优先服从生态规律。

  观念的根本转变,即放弃独断理性主义和物质主义,树立生态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

  只有产业、技术、制度和观念这四个维度的系统性转变才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也只有这四个维度的系统性转变才能确保未来的绿色发展。在这四个维度的转变中,产业、技术和制度的转变是关键,而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放弃了独断理性主义,超越了物质主义,人们才会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甚至会认为绿水青山贵于金山银山。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时,非物质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绿色发展才会成为现实。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伦理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非物质经济与绿色发展 2015-08-12 3974866 2 2015年08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