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发展之路
张孝德
十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十年过去了,浙江省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初步走出了一条保护环境、培育生态资源、让自然资本增值的绿色发展之路。
浙江“两山”发展之路,破解了生态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
浙江十年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不仅可以变成金山银山,而且破解了在传统工业经济系统内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
第一,破解了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不能兼得难题,找到了自然资本增值与环境改善良性互动的生态经济新模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一种认识的误区,认为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是对立的关系,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不能兼得。浙江的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不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呈现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绿水青山不仅可以变成金山银山,而且依靠“两山”创造的财富,还是可持续的绿色财富。
浙江省破解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对立的难题,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一是走出就环境保护环境的思路,通过环境保护与推进生态经济相结合,破解两者对立的矛盾;二是把环境保护与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使环境保护成为产业升级的倒逼动力机制;三是把环境保护与改变政府管理方式结合起来,为环境保护与绿色财富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环境;四是环境保护与推进资源产权制度结合起来进行,让市场机制在绿色财富增长中发挥作用。
第二,破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缺乏经济支撑的大难题,找到了乡村+城市二元共生发展的新城镇化之路。
美丽乡村建设遇到的一个最大难题是缺乏经济支撑。浙江十年坚持“两山”发展之路,为破解这个难题找到了答案。浙江发展实践证明,乡村虽然无法成为发展工业经济载体,但乡村特有的绿水青山和乡土文化禀赋,却具有发展生态经济的新优势。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充分利用乡村的这个优势,探索出一条以乡村生态产业为基础,以现代物联网为手段,在政府扶持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目前,浙江乡村生态呈现出多样化、生机勃发的新趋势。依托绿水青山资源的乡村旅游表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解决了农产品进城的难题。
第三,破解了欠发达地区依靠工业化无法脱贫的难题,找到了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新脱贫之路。
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缺乏发展工业条件的地区,长期处在欠发达状态。浙江实践“两山”发展的过程中,正是通过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找到了破解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难题。事实上,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是青山绿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地缘与资源禀赋上,虽然不具备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却有发展生态经济的新后发优势。
十多年来,浙江省针对全省26个欠发达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发展战略,顺应生态经济发展规律,在解决欠发达县的发展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这26个县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多已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水平。浙江也成为全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省践行“两山”发展之路的意义
浙江“两山”发展之路,为中国走动力内生、源头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有效探索。浙江十年所走“两山”发展之路,正是联合国所呼吁的绿色发展之路。在世界范围内的某些局部和行业,都有发展绿色经济的试验,但像中国浙江以省域为单位进行绿色发展试验,开辟了世界发展绿色经济的先例。从这个意义上,浙江“两山”发展之路取得的初步成效,不仅使习近平提出的“两山”重要思想开花结果,更是中国走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发展之路的重大突破性探索。
浙江“两山”发展之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开拓了新空间,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更多停留在环境保护上。浙江十年践行“两山”发展之路的实践证明,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但生态文明绝不等于环境保护。在“两山”重要思想指导下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次经济模式转型的革命,是让自然资源转化为自然资本的转型,也是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生态化、绿色化产业的转型。浙江十年的“两山”发展之路,正是这样一条全新的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浙江“两山”发展之路,为我国生态经济市场化提供了新探索。将市场机制导入生态经济发展,是习近平提出“两山”重要思想能否落地的重要制度。浙江十年“两山”发展之路,也是一条逐步走向生态经济市场化的改革之路。
浙江“两山”发展之路,为破解中国特色城乡二元共生、城乡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模式进行新探索。浙江在“两山”重要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破解了这个难题,使中国乡村发展看到了希望。
浙江“两山”发展之路,为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研究的理论创新提供实践支持。浙江“两山”发展创新之路,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研究样本。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