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体坛风云

我们,尽力了

——浙江队员征战民族传统弩混合团体赛

  本报鄂尔多斯8月10日电 (记者 方海)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10日全面展开,浙江代表团参加了传统射弩、蹴球、武术、押加、珍珠球等多个项目的角逐,聂真获得女子器械苗刀三等奖。珍珠球首战则以36比31力克江苏队,其他项目胜少负多。

  浙江少数民族运动员的表现证明了两点:一是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赛场上,浙江队重在参与;二,即便许多项目技术水平落后于其他省市,但我省运动员的比赛作风可圈可点。

  这从传统射弩的比赛现场就可见一斑。 “我觉得比赛的发挥还可以,尽到自己的努力了。”浙江队男运动员雷青面对记者的询问,有感而发。在射弩赛场,他和搭档付清亮刚比完最后一组10支箭,和裁判一一核对好靶数,遗憾地收拾好装备,撤下场来,他们未能进入决赛。“最主要的原因是技不如人。”雷青是老队员,是6名队员里唯一参加过上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在此之前,我已经3年多都没有怎么碰过弩了,因为工作在金华,碰不到器械。”

  但自从19岁到丽水学院读书后,他就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可以一击而发的民族体育项目,并激发了他的运动天份。也因为对射弩的热爱,使得他在去年底决定回归,以我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冠军的身份入选此次全国赛的阵容。

  多数人对于射击、射箭等项目并不陌生,但却并不清楚什么是射弩。射弩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使用者以苗族居多。苗族男子几乎人人都会备弩箭,自幼习射,一般在10岁左右练“娃娃弩”,可射10米远的目标。他们托石块或用绳子捆上砖头等重物吊在手腕上,以增强臂力。他们还瞄准从山上滚下来的圆木轱辘进行移动目标射击,待掌握一定技术后,就参加射野兔、野猪等活动。现在的苗族地区在春节期间还会进行射弩比赛,射得最准的人会得到奖励,与此同时也会受到苗族姑娘的青睐。射弩运动不仅在苗族人民中十分盛行,僳僳族、苦聪人、黎族人也都有射弩的传统,傈傈族还有“拉不开弓的就不算男人!”的谚语。

  射弩已经逐渐成为了云南、贵州、海南、湖南、广西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项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活动。

  随着射弩运动的发展,射弩比赛中出现了用金属制成的弩,也就是现在的民族标准弩。以前由于比赛规则滞后,民族弩和标准弩的选手混在一起比赛,为了使比赛更加公平,到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开始将民族传统弩和民族标准弩分为两个组,分别竞赛。

  为了参加好此次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浙江队组建完毕后,在这半年时间里,6名队员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每周3-4次的训练,从技术特点改进、心理素质提升方面展开针对性地加强,收效还是比较显著的。“稳定性上普遍都增强了。比赛中,运动员发挥的都很不错,像付清亮就很有潜力。”王际燕介绍,他们很有信心,在后面的标准弩团体以及男女单项中,力争夺得优秀的成绩。


浙江日报 体坛风云 00016 我们,尽力了 2015-08-11 3977277 2 2015年08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