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体坛风云

大赛金牌中国造  “外教制胜”不足取

  新华社记者 周欣 李嘉

  中国游泳界曾经有过“盲区”,认为聘请外籍教练是证明自己无能,否定自己;好在自从备战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国游泳打开大门积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但随着孙杨、宁泽涛和中国游泳整体实力的厚积薄发,有一种盲目崇拜外教的“外教制胜”思想似乎在蔓延,否定自己、缺乏自信,同样不可取。

  如果滥用这种思维甚至逻辑,会使得功利主义者甚至投机主义者以为只要将运动员送到国外,就能换回来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外教是“金牌生产制造商”,这可能吗?现实吗?

  客观来说,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观念的更新,对运动员心理的调动等,外教们确实有独到之处,然而中国游泳的最大成功在于中国教练员整体执教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这是经过几代人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中国游泳全面提高的最主要因素,绝非几个外教,每年最多训练中国选手10多周左右时间,就能创造的奇迹。否则外教自己的运动员为什么没有个个成名,短期执教的中国选手却全面开花?!

  前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指出,无论是只带了宁泽涛5周训练的澳大利亚教练布朗还是孙杨的现任外教布莱恩,在个人职业生涯都没有培养过优秀的短距离和中长距离选手。布朗曾经是两届世锦赛百米自由泳冠军马格努森小时候的教练,带过女子仰泳奥运冠军;布莱恩只是丹尼斯的助教,独立门户时间并不长。宁泽涛和孙杨的成功,绝大部分还是因为中国教练多年打下的根基、中西合璧后有针对性取长补短后实现的爆发。

  中国教练多年来打下牢固的训练基础,外教在此基础上进行短期、高强度的比赛速度训练,与外国选手同池训练的国际视野,再加上外国人善于用语言、肢体表达积极鼓励,从而让运动员产生自信,这是外教的优势。

  很多中国教练证实,外教习惯于把运动员的完成时间说快1到2秒,让中国运动员以为自己到了国外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心理上的自信瞬间爆棚,再苦再累也能坚持下来,从而开始盲目崇拜外教,其实这不过是外教鼓励运动员的小手段。

  无论是带出过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刘子歌的教练金玮、获北京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银牌的张琳教练陈映红、伦敦奥运会200米蝶泳金牌得主焦刘洋的教练刘海涛、叶诗文的教练徐国义、孙杨的前任教练朱志根、现任教练张亚东,还是宁泽涛的恩师叶瑾,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过:“最主要最核心的训练手段,包括有氧耐力、赛前赛后调节,全年训练安排都是我们中国教练在做,即使是在国外训练,我们也都及时跟踪并根据队员身体机能进行个性化调整,这些方面外教是做不到的,他们能做的就是短期的高强度刺激。”

  然而中国运动员很多时候却很盲目,明明自己教练和外教说的是同一个训练理念,采用的是同一种手段,却只认可外教,只在出国训练时对外教言听计从。“我们队员有时候非常让人担心,明明我们说的和外教是一样的,却对自己教练不屑一顾,太可惜了!”这是中国教练的集体心声。

  事实证明,经过多年“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实践,中国游泳已经具备了拥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练群体,当然他们还有不足,也还在继续努力和学习,那么迈入世界顶级水平的中国运动员是否应该对自己,对中国教练更有信心呢?!

  大赛金牌中国造,中国游泳当自强!


浙江日报 人文·体坛风云 00016 大赛金牌中国造  “外教制胜”不足取 2015-08-10 3974960 2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