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沉下心来,与孩子共读

  朱中仕

  每当孩子放假,都会有禁止补课令,但屡屡禁而不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由升学压力而生的补课需求,必然自动创造出各种方式的授课供给。

  怎么才能禁而得止?

  我的感受是,与孩共读,或努力与孩共读,可谓是最好的相应禁补令。

  毋容置疑,现今好读书盛于玩游戏的孩子可能不多。前段时间,乘孩子甩开课本投入游戏之际,我翻开其语文书,一下子被其中的《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郦道元的《三峡》、周密的《观潮》等千古名篇所吸引,感觉优异于自己从前的寒灯夜读。

  读完后,兴致陡增,联系社会文化,与孩子解读讨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不独亲其亲”:为着天下兴盛正义,得选用贤能,充满仁爱,这是理想社会的精神文明情态,连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重视物质和人口两种生产,珍惜财富,这是物质文明层面;“……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达到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状况,可谓“大同”也。如是,不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吗?!

  孩子十分高兴,扯着要求继续往下读,并给了一个大赞!

  实事求是地说,与孩共读,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轻易做到的,但只要愿意努力,即便是从零开始,从头再来,基本上都是能做到的,毕竟成人的思维能力、行为自控能力,远强于孩子。

  其实,与孩共读,不仅能找回学生时代的读书感觉,能沉静心气,汇聚心神,充实心灵,而且会读到原先没有读到的内容,毕竟当年多少都有些心浮气躁不更事,知书里而不知书外。前几天,朋友圈里传了一则父子对话:一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要好好读书为我争气啊!儿子说,你为啥不好好读书为自己争气呢?浙江总体人文素养较高,但校门之外真能静心阅读的能有几何?

  与孩共读,本质上就是家庭有选择地满足孩子对外界的信息需求,挤抑其自然逸出的游戏刺激需求。孩子有两大共同特征:一是无知,有着天坑一般的意识空间等待着人为地去填充,就看谁去填,充什么;二是兴趣广泛,有海绵般的新知吸纳能力,兴奋点呈立体分布状态,并因神经系统十分脆嫩,对外界信号刺激极易产生愉悦,甚至依赖,极易坠入所谓的手机控或形成网瘾。所以说,与孩共读,实际上是在父母控制条件下,有选择地满足孩子对外界信息的强劲需求。

  与孩共读,正向综合收益远大于东奔西跑花钱去补习。英国著名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在上世纪20年代曾到中国讲学考察,对中国的教育留下了一句名言:“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世人可能都认同罗素的观察事实,可能都心痛罗素的善意嘲讽。

  孩子出门之后,就是断了线的风筝,魂飞何处,心系何物,家长一概不知,尤其是上假期培训班更是如此。因此,如能与孩子共读,最起码知道孩子用没用心,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加强,哪些行为习惯需要着力矫正,即使是用晚上的一两个小时,其效果可能多胜于陪钱接送上培训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父子感情,家庭和美,都会是益满芳庭。当然,家长要付出心力,要事先准备,要方法得当。

  与孩共读,不仅是教辅孩子,更是全民阅读的最好方式。最实在、最有效、最管用的全民阅读,就从孩子课本下手,与孩共读开始。

  读吧,从与孩共读开始,能改善精神心理甚或肌体上的各种缺陷。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沉下心来,与孩子共读 2015-08-03 3958794 2 2015年08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