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体

省农科院建立养蜂业大数据

蜂蜜质量可全程追溯

  通讯员 邵敏 沈敏琦

  记者 曾福泉

  本报讯 我国蜂产品市场,进口蜂蜜的价格长期是国产蜂蜜的十倍多,最低谷的时候,国产蜂蜜的价格还不如一瓶高档矿泉水。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国产蜂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度较低。

  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该院近期成功推广一项农业信息技术,使江山、缙云等我省养蜂大县的蜂农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写养蜂日志,从而建立起蜂产品全程质量追溯系统,有效保障了蜂产品的质量。目前,这项技术还推广到山东、安徽、湖北等地。

  省农科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游兆彤介绍,这套“农安达”平台引进国外先进的无线传感技术和设备,能够对影响蜂蜜品质的蜜源地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快速采集及传输。蜂农则可以依托该平台下的“蜜蜂E路通”App,随时随地记录蜂群管理、蜂病防治、蜂产品生产和蜂器具消毒、蜂产品的原料加工销售等信息,还可通过手机将信息上传至网端。

  游兆彤表示,蜂产品从源头生产、入库检测、加工记录、成品出入等各个环节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既服务于蜂产业企业,也可供消费者和政府监管部门随时查询,真正实现蜂产品追溯的信息化、快捷化、透明化。

  我省是养蜂大省,全省蜂业从业人员约5万人,2014年实现蜂产业产值15.41亿元,是我省畜牧业生产中除生猪、家禽以外的第三大产业。江山更是“中国蜜蜂之乡”, 养蜂规模与经济效益连续23年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

  “长期以来,蜂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掺杂使假和药物残留,少数无良企业曾在蜂蜜中掺入果葡糖浆充当纯蜂蜜出售。”游兆彤指出,蜂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的研发,实现了蜂产品点对点的双向精确追溯,以有效的监管手段最大限度保障蜂产品的质量。据了解,该平台运用国际条码技术、第三方网端管理人员监督等多种手段,来保证养蜂日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配有物流管理、消费者查询等软件,形成了一个产品溯源、质量检测、产品检测和产品流通数据库。

  蜂农“追花逐蜜”,时时处在流动之中,养蜂日志需要记录的内容复杂琐碎,蜂农过去用纸笔写,经常出现遗漏信息的情况。已有30年养蜂经验的蜂农杨光兴说:“相比之下,‘农安达’操作起来很方便,我们培训一次就会了。通过它可以查询蜜源地的环境数据,掌握产业布局和生产动态,还可以看到卖了多少钱。现在我们用习惯了,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这套系统的传输方式非常简单,为蜂农和蜂企提供了一种“傻瓜式”的软件服务。通过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合作,传输成本低廉。

  据了解,省农科院利用“农安达”平台在浙江、安徽、山东等省建成试验示范基地,已培训蜂农850人次,劳动生产率提高10%以上,产品符合出口质量标准达到90%以上,减少了蜂药投入,显著提高了养蜂经济效益。


浙江日报 文体 00013 蜂蜜质量可全程追溯 2015-07-31 3966156 2 2015年07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