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五水共治的多重效应

  浦江县委宣传部

  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战略部署,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际行动,意义在于通过“治水”实现“一石多鸟”的治理效果。浦江正是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五水共治”,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实现显著转变,还锤炼了一支敢于担当、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也塑造了“一天不耽误,一点不马虎”的浦江治水精神。

  浦江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多重效应

  经济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以来,浦江以治水为突破口,转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总体上走出了一条“淘汰→引导→优化”的转型升级之路。同时,大力扶持一批新兴、绿色产业,改变了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使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

  政治上转变政府治理方式。浦江在“五水共治”中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治理经验,改变了以往政府强制式、单向式的管理方式,进而向法治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治理模式转变,实现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信息化。

  社会上促进基层社会稳定。浦江治水,不仅取得了环境效益,而且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净化了社会环境,规范了基层秩序,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化上凝聚基层民心民意。治水治出看得见的绿水青山,也推动了文化的治理,以文化凝聚民心,并服务中心工作的开展。

  浦江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启示思考

  党的领导是核心。浦江铁腕“治水”充分发挥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了书记“一把手”责任,对全县“五水共治”工作实施统一领导、规划、建设、管理。同时,把“五水共治”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以“河长制”为抓手,领导干部做到了亲自抓、带头抓、坚持不懈地抓。乡镇党委政府明确把“治水”纳入实绩考核体系和村两委竞职承诺和创业承诺中,突出党委“治水”的责任担当。

  首要的是更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仅会阻碍生产力发展,而且对改善民生福祉和社会综合治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优化基层治理,首先要更新理念,立足于加强生态保护,以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要发展为宗旨,切实走好城乡发展与治理的绿色之路。

  问题导向、找准切口是重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项全方位、系统性、长期性的绿色工程,需要抓重点问题、找对切口,打开全局工作。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如今水环境却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治水刻不容缓。浦江紧抓“五水共治”机遇,通过“治水”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动全面治理,抓治水转经济、抓治水促改革、抓治水促稳定,抓治水惠民生,取得了“一石多鸟”的效果。

  全民参与是关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区域未来发展,需要凝聚多方面共识,构建群众参与机制,引导组织群众纵深参与,为生态建设打下最可靠的基础。以浦江“五水共治”为例,浦江形成县、乡镇(街道)、部门统分结合的联动治水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护水行动。在农村基层“全民治水”大会战中,调动了党员、干部、职工、学生、返乡军人等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全民共治的局面。

  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是保障。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以“法治”作后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实效。浦江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始终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同时,浦江在法治宣讲、司法保障、依法行政、依法惩罚等多个方面,为“五水共治”的强势推进提供了法治保障。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五水共治的多重效应 2015-07-31 3963087 2 2015年07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