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在平湖市新埭镇,孩子有了新去处——

村里的暑假班,好赞

  编者按:高温持续“烤”验之江大地。那些在室外工作的人群、那些无人照料的独居老人、“小候鸟”是受酷暑影响最直接和最深的人群。让我们把笔触和镜头对准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心,为他们送上一份清凉,营造一片绿荫。

  本报平湖7月29日电

  见习记者 严兰 记者 李茸

  通讯员 任迎春 陶冶

  下午2时,正是最热的时候。平湖市新埭镇鱼圻塘村一间简陋的民房里,10名孩子兴致勃勃地围着一张桌子,剪纸、练书法、拉二胡。

  这是村民于照法老人的家。像这样的暑假班,在新埭镇的所有村、社区已全面普及。据悉,在鱼圻塘村,假期无人照看的孩子有200多人。村里在文化礼堂和村民家里开办了多个暑假班,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和村里热心人的帮助下,白天无人照看的孩子们就近参加暑假班,一方面安全有保障,另一方面能找到伴儿,还能学点东西。于照法今年70周岁,是新埭镇小学的退休教师,还是省优秀民间文学艺术人才,精通剪纸、二胡、书法,平时就很热心。

  “这个手还可以再正一点。”“这个于字的勾还可以再锋利一点。”伴随着头顶吊扇的“吱呀”声,于照法拿着字帖,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于”字的写法。

  12岁的朱馨悦,今年刚上完五年级,父母都在平湖上班,“不来这儿,我就到处瞎玩,我爸妈也不放心,怕我闯祸。”她一边盯着手中的剪纸,一边和记者聊天。

  她用剪纸刀一点点抠出细小的纸片,再细心地沿着预先画出的线条一刀刀剪下去,半个小时后,“龙”形的剪纸基本就成形了。“于老师,你看我剪得怎么样?”小馨悦来不及向小伙伴们炫耀,就急着请老师点评。

  于照法家没有空调,除了吊扇之外,他特意找来了一个台扇。虽然条件简陋,但家长们早早将孩子送来。为了教好孩子,于照法在每次暑假班开课之前,都会提前一个星期备课,做好一系列的课程计划。

  门外,池塘里的蛙声和树上的蝉鸣,伴随着屋里不时传来的孩子欢笑声,汇成一曲欢乐的歌。

  “快来吃点冷饮。”见孩子们上课有些乏了,于照法拿出了预先准备好的冰淇淋,让孩子们解解暑。

  不大的屋子里,还有两张年轻的面孔。19岁的戚孝就是本村人,大一暑假回来当志愿者。

  “我觉得来这里带孩子很有意义。我小时候不小心掉进村里的水沟里,幸亏水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戚孝告诉记者,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们的暑假过得安全又有意义,“他们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

  据悉,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共有20多人,平时在社区、村里面两人一组,给孩子们上课。大家根据自己的专业,给孩子们讲讲安全知识、本地历史、文言文、绘画技巧等内容,课后和孩子们聊聊天,非常受欢迎。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村里的暑假班,好赞 2015-07-30 浙江日报2015-07-3000006 2 2015年07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