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义乌“8·16”特大制售假药案告破

斩断跨国假药链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陈正明 周静莉

  这是近年来全国破获案值最大的生产、销售假药案件之一。警方历经6个多月,先后10余次远赴广东、上海、河南、江苏、广西等地秘密侦查,查清跨省、跨国生产销售假药的窝点13个,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并采取强制措施58人,涉案药品、食品共计50余吨,货值金额近10亿元。

  2014年7月,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在义乌港一个仓库查获大量全英文包装标识的可疑药品,总计160箱、180万余粒,货值1.8亿余元。

  8月16日,义乌警方成立代号“8·16”特大跨国制售假药专案组。警方首先询问查证了收货人黄某。黄某是义乌一家外贸公司的翻译,老板是外籍人。

  被查扣的假药是分两批从广州发往义乌的。发货人是谁?黄某只是按老板的吩咐与一个186开头的手机机主联系,对方是个男子。不巧的是,黄某的老板及其国外化妆品客户于案发第二天凌晨已从上海机场出境回国,无法联系。

  办案人员手上只有两张货单,货单上分别留着以130、156开头的两个手机号码。警方发现,186的机主是广州某外贸公司翻译、宁夏人杨某,经多方证实,此人是180万余粒假药的发货人之一。同时查明,156的机主可能是假药的生产者。

  当务之急先找到杨某。9月2日,首批专案组民警赶赴广州侦查,发现杨某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另一住处。9月18日,民警终于发现杨某踪影。根据调查,杨某只不过是个买方翻译。

  此时,一名女子进入了警方的视线。此人到广州市增槎路嘉忠物流园骏安达货运站,托运了34件绿色编织袋包装的货物。一周后,她又来到该货运站,要求发货到义乌,货运站因不发车将其介绍到附近的物流公司。警方查到发货女子办理暂住证时的房东苏某,事后查明,苏某是发货女子的亲戚,但发货女子行踪不定,案件陷入僵局。

  9月23日,得知发货女子要到白云区橫窖货场提货时,民警马上赶到货运站。发货女子终于浮出水面:刘某,广州人,曾为保险公司员工,130开头的手机实际使用者。很快,收货地点——白云区滘心东街某号露出水面。

  民警发现,刘某和一名男子常来该地点,该处可能是制假窝点。该男子的身份很快被查清:杨飘,2013年曾因制售假药被陕西警方取保候审。其弟杨彬2009年因制假狂犬疫苗致人死亡批捕在逃,杨彬之子杨某某在广州花都区某工厂务工,月薪不到2000元,而其银行账户资金却流动频繁,每笔数额都达数千、数万元。

  整个案件轮廓逐渐清晰:生产者是杨彬和刘某,生产窝点滘心东街,买家有阿曼、张燕萍、王婷、杨某及外国老板。

  去年10月,公安部与浙江、广东两省公安厅在广州设立指挥部,分成5个抓捕组统一集中收网。阿曼、张燕萍、杨彬等人先后落网。警方继续追查,从杨彬、刘某团伙中又挖出多个假药犯罪团伙。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斩断跨国假药链 2015-07-28 3962247 2 2015年07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