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创客教育践行者
陈潇逸
从“创客空间”到“创客之城”,互联网正在催生“创客时代”。“创客战略”在各地已被采纳实施,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共识。可以预知,不久,创客将引领一场跨时代的产业革命,未来的经济将是鲜活的创新经济,未来的教育也一定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因此创客教育必将成为未来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对于一直以“创业型大学”为建设特色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浙工贸”)而言,从“校企一体”走来,一路上秉持特色办学理念,审时度势,紧抓时代脉搏,在实践中开创了创客教育之路。日前,据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信息显示,在2013-2014学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教学业绩考核中,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4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位列第四,居A类方阵。
多平台呈现
创客空间无处不在
7月6日-14日,由温州市台办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中心承办的“海峡有渡创意无限——第二届两岸大学生低碳设计创客工作坊”拉开帷幕。作为2015年海峡青年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活动共邀请了两岸16所高校、68名大学生进行创意产品设计,加强了两岸大学生的文化交流以及创意灵感的碰撞。
初次见到这群流淌着创客新鲜血液的学生是在浙工贸门口的一幢红色小建筑里,当时距离作品提交仅剩4个小时,其中一些队伍还在做最后的修改与调整。组织方特地为他们开辟了8个封闭的工作室,供其自由使用。于是乎,你就可以透过那严实拉着的只有一条缝隙的厚厚窗帘,看到案上铺着大小不一的设计草图和各种材料模型,看到奇思妙想的少年在手提电脑屏幕荧光映衬下稚嫩的脸。短短一周,他们分组、头脑风暴、选题、设计、选材、开工、制模、成型,运用智能化手段、低碳设计的理念发挥创意,在最短的时间里力求做出最佳成果。
在第二天的成果汇报展上,这些年轻的创客们一个个在台上精神抖擞、胸有成竹。此次创客工作坊里设计出来的作品,有蕴含瓯塑技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情鹊”对梳,有兼备头发护理与云数据监测功能的智能梳子,有极富温州“七山一水两田”之地理特色的“瓯礼”伴手礼包装,有运用智能传感器、云端技术的“无纸境”现代文房四宝,还有以白鹿为造型的眼镜设计展架等等,八个创客工作坊小组,八种创意设计产品,八种将现代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演绎方式,直让人拍案叫绝。另外,这些新鲜出炉的作品将在浙工贸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温州名购网”展卖,依托学院的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给有需求的工业设计企业。
近几年,温州一直着力打造台湾青年创业就业集散地,温州市台办更是结合台湾创业就业实际需求,实施“双十”举措,即制定增信担保、贷款贴息、税收减免、住房保障、市民待遇、公共服务、人才奖励等相关的十项优惠政策,筛选浙江创意园等十大园区作为台湾青年创业创新的孵化基地和加速器,进一步落实创业平台。其中,此次活动也为海峡两岸大学生搭建了文化交流和创业创新的平台。浙工贸院长贺星岳表示,采用创客工作坊形式,能够更好地融合两岸高校、行业、企业的资源,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地域特色的紧密结合。
而该活动的承办方——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于今年6月才正式挂牌,依托高校资源,实行“虚构机构、实体运作”的模式,实体就设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推出了多项服务,如建立两岸青年共同创业项目(基地)、建立台湾青年创业项目库(就业岗位库)以及举办两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等。至此,一个以浙工贸为基点,包括温州人才市场、浙江创意园、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配套服务机构在内的“10分钟步行圈”——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核心区已经形成。
与此同时,在浙工贸校园里诸如此类搭建创意创业平台的组织机构还有很多,不胜枚举。譬如2009年以来,先后建成的浙江创意园、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三大园区”,形成了“学园城互动生态圈”,就是教育创新实践的有效载体,发挥着园区化人才培养、园区化创业平台、园区化创新驱动社会服务等核心功能。在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学生自主运营、发展互联网产品,为温州当地产业提供各类新媒体服务,还创建了温州名购网,主要销售瓯绣、瓯塑等非遗文化产品以及学生设计创作的部分轻工产品。
另一方面,学院还专门设置了大学生创业独立服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鼓励教师参与大学生创业进修培训,组建专兼职创业教育队伍,确立了30位教师、企业家、能工巧匠、艺术大师充当学生创业指导师。通过定期举办创业计划比赛、职业规划比赛、创业产品成果比赛及各种创业成果展览活动等,搭建学生创业创新展示平台,助推大学生创业品牌创建。此外,学院在政策上也大力扶持,设立创业基金,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和风险专项基金机制,培育成长性大学生创业团队。
如果你要来浙工贸走一遭,可千万不要错过“达岸”——一家由浙工贸学生众筹、五名在校生自主运营的咖啡屋。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在“达岸”扎营安寨,将从知名餐饮店培训得来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付诸实践,而每一年“达岸”都会迎来新的一批主人。
由此可见,浙工贸已经逐步形成了独有特色的创客培养环境,通过积极搭建跨校、区沟通平台,为创客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同时还注重开源纳流,拓宽创客发展的渠道,打造属于创客自己的发展平台。
在他们看来,创业是一种精神,创客是一种信念,学生创客的培养是一种自信心的建立。学院需要做到的是创造极其友好的创业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创客氛围,让学生有勇气、有信心、有魄力地去追逐自己创意的落脚点,挥汗拼搏,为自己的青春添上注脚。
夯实基础
创客教育全面落实
创业作为一种特殊业态,离不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支持。
再好的创意,脱离了必要的知识体系、客观实践的支撑也只能是停留在一个灵光乍现的想法上而已,只拥有好创意的人也不足以称之为创客。
浙工贸深知创客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搭好了台子就能唱大戏,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培养方式,还是台上的人是否具备真功夫。厚积才能薄发,在开展创客教育的时候,浙工贸“课堂”、“实训”两手抓,一方面以课堂为出发点,不断深化课堂创新改革,加强创业创新的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另一方面,以实训为导向,跨专业、跨区、跨产业进行实践训练,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耐心灌溉,让“创客”的种子潜滋暗长,等待新芽破土而出的自我萌发。
浙工贸自2009年开始构建“专业创业项目+学生创业团队+专业导师+创业园区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学生接受的是阶段式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普及教育、创业精英教育和创业孵化三个阶段,根据分阶段特点,在创业教育内容、师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体验等方面探索实施递进式创业培养,力求覆盖到全年级学生,深入到创业的不同程度,不断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的需求。具体如下图所示:
与此同时,自2013年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年”战略以来,学院引进天津大学姚建铨院士及科技创新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并从制度与政策层面保障各分院系创新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每学期一次性向全院开放六大类80多个项目,满足2200多名学生的需求,实现跨专业优质资源共享,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且,精心打造“专利工程师”、“广告达人”、“创意精英”、“创新能人”等个性化班级,大大促进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浙工贸发挥校企联合改制的独特优势,整合社会、企业、学校资源,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校园职业文化环境,通过园区化职场体验,使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熏陶,逐步产生符合自身实际的创业就业体验。同时,学校与主管单位、自办15家企业及引入院内的40家企业合作,实现了“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并先后与杭州钢铁集团、瑞立集团、康奈集团等169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途径深入开展专业实践训练,在实训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在如此丰富的实训和工作坊式的平台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创客在浙工贸学院不断涌现,创客先锋们也是大放异彩:师生团队创作的大型瓯塑壁画《雁荡秋色》落户北京人民大会堂,2009级学子杨忠敏获浙江省文化新浙商新锐人物称号,2014级学生施欣宏玩转木活字印刷走上创业之路。
近年来,浙工贸毕业生创业率均保持在7%以上,成为温州唯一一所由省人社厅授予的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培养出省级大学生创业之星6名,省级大学生创业规划之星7名;荣获浙江省挑战杯特等奖3个,一等奖11个;1名学生获省文化新浙商新锐人物、温州十大经济新锐人物,1名学生获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