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走读

夏夜乘凉

  余姚 春晓

  大暑一过,太阳愈发酷热。即便是傍晚,只要太阳还没落入大山的背后,整个山村依然闷热得跟蒸笼一般。

  小时候的我,终日期待的就是太阳落山的那一刻。因为太阳一落山,穿山风便吹了出来,连凝然不动的松涛也起伏激荡,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过一会儿,父亲就会拿出一把竹扫帚打扫大门前的灰埕。这灰埕约二十平方米,是全村人夏夜吃晚饭、纳凉的好地方。勤劳的父亲总是把它打扫得一尘不染,接着洒上水,消去灰埕上的暑气。这似乎成了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乐此不疲。

  等灰埕上暑气尽消,家家户户的孩子们就倾巢而出,从家里搬出饭桌和竹床摆好。

  夜幕降临,四周的山峰渐渐地褪去翠色,显出兽脊一般的黛黑。天空也开始变得暗蓝,几颗像金豆豆似的星星镶嵌在天幕上。这时候就数我们这些孩子最快活了,有的在冰凉的竹床上打滚,有的绕着饭桌跑跑抓。一声“开饭咯”,小伙伴都倏地回到自家的饭桌前。家家户户像约好似地端出晚饭,有煮芋头咸菜粥的,有黄花菜拌锅边糊的。

  由于母亲是烹饪能手,我家的饭菜总是胜人一筹、与众不同。她会根据每天不同的农活,烹调出不同的饭菜,或是补益,或是解乏。

  夏日里的农活比较繁忙,母亲就会在家常菜外增加一两碗特色菜肴。譬如,炒一盘兴化米粉,酝一壶自酿的地瓜烧。而这些特色饭菜一般仅供有下地干活的家人享用,我们这些孩子是无权伸筷的,只好贪婪地望着这些美食。

  每当这时,父亲就会疼爱地夹起一大箸米粉放进我和弟妹的饭碗里,而自己却转身去盛一碗红薯饭吃起来。

  也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有时晚饭跟平时的截然不同。每每此时,冲好澡的父亲出来了,他腰间总穿条老蓝的棉布大裤衩,坐进躺椅里,一副十分享受的样子。

  这是山村最惬意的时刻。乡亲们边品尝着饭菜,边聊着四处听来的趣闻轶事。那时当然没有KTV,但可以倾听灰埕下梯田传来的蛙鸣和蛐吟的交响声;没有电视,却可以观赏到萤火虫提着灯笼表演的土风舞。

  当桌上的饭菜被一扫而空时,大人们就会搂着孩子,轻轻拍着哄其入睡。可就在这时候,形形色色的蚊蚋从草丛间飞出来扰人清梦,四周不时传出蒲扇的扑打声。有时遇上闷热的夜晚,蚊虫也变得特别猖獗,不是靠蒲扇拍打可以奏效的。

  这时,父亲就会起身到柴火间,抱出一捆干艾草,在风头点燃。顿时,淡淡的艾草香随风飘来。说也奇怪,那些蚊虫一闻到这味道,都逃之夭夭。

  没有蚊虫骚扰,灰埕上显得更加静谧、沁凉。弟妹们都陆续睡去,唯有我却特别有精神,和爸爸并躺在竹床上。头顶上的蔚蓝星空,是一页永远也读不腻的书。我一边轻轻地念着母亲教给我的童谣:“牛郎东,织女西;要相会,隔条溪……”一边寻找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在这个小山村,牛郎织女的传说也有新的版本,常常是长辈们津津乐道的不老故事——

  话说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强行拆散,为了阻止他们相见,她拔出头上的银簪在他们中间画了一下。这一画,就变成了宽宽的银河。可怜的他们,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夜相会。可牛郎决不向王母娘娘低头,骑着水牛冲进银河,谁知水愈来愈深,牛郎危在旦夕。就在这时,一只喜鹊将见到的情形告诉了织女。织女闻信,肝胆俱裂,哭求喜鹊解救郎君。喜鹊感于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便唤来无数喜鹊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以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

  不知为什么,童年纳凉时的情形,总让我想起秦少游“纳凉”诗中的意境:“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诗人“携杖来追”,选好了纳凉的地方,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就这样远离尘俗,尽情地领略纳凉的况味。

  是的,几十年岁月一晃而过,那星空、松涛和山风,合着诗韵一起涌入心怀,仿佛阵阵沁凉,依旧扑面而来。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1 夏夜乘凉 2015-07-28 3951830 2 2015年07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