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龙泉农村生态化治污一举两得

污水巧处理 农田得灌溉

  本报讯 (记者 金春华 市委报道组 鄢鸣 潘枫) 一阵风雨过后,龙泉市屏南镇上畲村的3片古树林洗去尘埃,倒映在村口蓄满了水的水库里。在一片6亩的稻田里,64岁的村民蒋金和在耕作。“这块田本来没人要,现在成了宝地。”蒋金和说,他的这块田紧贴一条小溪。以前,村民直接往溪里倒垃圾,一下大雨,这块田就成了垃圾场。去年10月以来,村里搞起生态化治理后,这块地成了没有垃圾、不怕涝、不怕旱的好田。

  上畲村地处山脊,蓄水较难,流经村里的3条小溪水流不大,每到八九月水稻结穗时基本断流。村里曾从大片山西侧离村5公里的一个水源引水,虽然解决了村民喝水的难题,但农田灌溉始终是个难题。

  上畲村通过拦坝筑水库、实施污水生态化处理工程,基本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今年4月初以来,村民奋战3个月,在村子入口处建起一座4米高的大坝,3条小溪的水都被引到水库里。

  农村污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粪水,而农田是农村污水处理最好的生态终端。据上畲村村委会主任毛仁山介绍,各家安装厨房、洗洁、卫生间3根污水处理管,接到一个三格池中。池子第一格主要用以沉淀,农民如果需要可以在里面取肥料,用于给庄稼施肥;第二、三格用以发酵处理。经过三格池处理后,基本只剩下氮、磷等不易被细菌分解的物质,这些是促进农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物。池子边上如果有农田,处理好的污水就近排到田中;如果池子边上没有农田,则统一接到村口的大三格池中。农田不需要水时,三格池的水还会引入到水库中。“这就是大三格池。”蒋金和指着田边一个大水泥池说,“你们看我这块地,不仅地里干净,而且省肥料。”地里茄子、丝瓜、青菜等果然长势喜人。

  据龙泉市农办主任连浩松介绍,龙泉是山区,若采取集中纳管处理,管网线路过长。上畲村根据房子的地理分布,平均每3户人家共享一个三格池。“采用生态化治理模式,大大降低了处理费用。”连浩松说。

  记者站在大坝上,山风迎面吹来,层层叠叠的梯田映入眼帘。村民毛仁荣正在梯田里干活。4年前,他把村里30多亩梯田流转过来种水稻,但灌溉很难。毛仁荣说,如今有了大坝,田里要放水就跟村里说下,村里统一调度,基本不用担心缺水了。

  沿着修葺一新的水沟走进村里,地面干净整洁。76岁的毛仁女和邻居潘兰娥正在家门口的水泥平台上洗衣服。洗衣水顺着水槽流入埋在地下的三格池中。“原来我们把水直接倒溪沟里,既污染又浪费水。现在好了,污水可以再利用,大家也都不乱倒水了。”毛仁女邀请记者去看她家新改造的卫生间,特别干净。

  农田处理污水,效果又如何呢?上畲村下游约5公里处是龙泉的饮用水水源均溪。据屏南镇副镇长周慧文介绍,去年至今年6月,均溪水连续18个月断面水质都是Ⅰ类。“现在屏南镇28个村已有18个村采用生态化处理模式。接下来,这一模式将在龙泉推广。”周慧文自豪地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污水巧处理 农田得灌溉 2015-07-27 浙江日报2015-07-2700006 2 2015年07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