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残疾女青年用心创作
她,是那幅最绚烂的画
见习记者 吕苏娟
她被医生判定活不过18岁,却已走过36年岁月。
她的手,移动范围只有几厘米,却创作了许多有生命力的画作,还将7年的创作成果全数捐出。
她就是开化县华埠镇残疾青年汪玉婷。穿过长长的弄堂,绕过古朴的橱柜,推开一扇小门:一个姑娘在安安静静地作画,她的母亲在旁调色、磨墨、递笔、移动画纸,两人不时交谈着,气氛宁静又安详。
姑娘的手骨瘦如柴,拿着画笔移动几厘米就需要母亲帮助,连续作画几分钟就需要抬头休息。“以前手的活动范围有十厘米左右,这几年慢慢变成了8厘米,如今只有5厘米了。”汪玉婷说话时带着哽咽,长期低头作画导致她的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甚至说话都会上气不接下气。
画两只小鸟,其他画家只需一时半会,而汪玉婷却需要2到3天时间;一幅画,其他画家可能只需一天就能完成,而汪玉婷却需每天画8个小时、坚持3个月才能完成,而这一切都源于“肌营养不良症”。
这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肌肉变性疾病,会导致肢体机能萎缩,最严重时,四肢挛缩,完全不能活动。汪玉婷13岁时,患有“肌营养不良症”的噩耗,一度夺走她的画家梦。她退学求医,在一次次的失望和苦涩中,接受了以后只能靠轮椅和他人帮助才能生活的事实。
汪玉婷的遭遇,一经报道引起各方关注。四面八方涌来的关爱,让这个小镇女孩收获良多。“那时候我就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回馈社会,把大家给我的爱传递下去。”梦想的种子,一埋就是十几年。在汪玉婷一笔一笔的努力下,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画作,一步步接近梦想。2012年,她的个人画展在北京成功举办。当天下午,她将7年创作的26幅作品拍卖所得的37.6万元,全部捐献给贫困大学生。
在汪玉婷身后,是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持。
在玉婷患病的最初几年,母亲黄根玉和丈夫跑遍了全省各大医院。2002年,黄根玉的丈夫因意外从房顶摔下伤重而亡。为了生活,黄根玉种起了菜,每天凌晨1时去菜地摘菜,4时回家睡个回笼觉,5时起来收拾家务,等天一亮就直奔菜场,运气好7时就能收工回家,照顾女儿起床;运气不好,菜都卖不完。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四五年。
黄根玉还担起了为女儿“陪读”的角色,调色、磨墨、递笔……每天七八个小时,只要女儿需要,她就寸步不离陪在身边。
“我的画不是我个人的作品,是我和妈妈共同的作品。”在汪玉婷的心中,母亲已经成为她活下去的力量,是她心灵的伴侣,也是她未来的指路明灯。
汪玉婷告诉记者,当她告诉母亲已经把26幅作品拍卖所得全部捐献时,母亲非但没有怪她,还夸奖她做得好。“只要女儿开心,我就开心!”黄根玉说。
近年来,随着汪玉婷画风的日渐成熟,她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县有关展览并获奖,还被邀请至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展出,并被国内外友好人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