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专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学家
别忙为地球认“兄弟”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沈敏琦
本报讯 接连好几天,地球人对一颗1400光年之外的星球兴奋不已,并且忙着“认亲戚”。不过,科学家们比一般人冷静得多。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在他们眼中,一开始就不是“另一个地球”、“孪生兄弟”,最多是“堂兄弟”,可能称为“远亲”最妥当。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科学家胡景耀研究员和郑永春副研究员等人就持这样的态度。他们指出,相比既有的太阳系外行星探索成果,我们并没有偏爱开普勒-452b的理由。它是那么的遥远、陌生,目前得到的一些数据——有的数据还是猜测中的——甚至不比今年初发现的开普勒-438b好看,比如说,后者在个头上就更接近地球,离我们也更近。
如果我们把开普勒-452b称为地球的“堂兄弟”而又不愿意被指责为偏心,那么科学家会告诉你,宇宙中还颇有不少堂兄弟等着我们相认呢。而如果我们愿意脚踏实地地想一想,地球仍然是值得人类珍爱的唯一家园。
前赴后继寻找类地行星
自从人类认识到自己身处无垠的宇宙中,一个问题就持续激励着我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是唯一的吗?宇宙中还是否有其他智慧生命?到目前为止,宇宙仍然以沉默回应我们;而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没有停止。显然,如果在太阳系外真的发现“第二个地球”,将非常有助于回答这一问题。
要找系外地球,先找系外行星。行星不发光,要确证它们的存在可不容易。胡景耀告诉本报记者,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报告,首次发现了飞马座的一颗恒星旁有行星在运转。这颗首个被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体型庞大,质量是地球的150倍,被称为巨行星。此后,不断有系外行星被发现,虽然绝大多数都是气体巨星,但是也有少数珍贵的类地行星浮出水面。
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和欧空局在2006年开启了一个类地行星探索计划,柯洛(COROT,对流旋转和行星横越任务的英文缩写)卫星由此升空。这是人类较早专注于为地球寻找兄弟的太空项目。在6年的时间里,它发现了十余颗不同类型的系外行星。“同时,它也饱受激烈高能粒子纵横交错的大面积轰炸,在2012年已停止数据传输。”胡景耀感慨地说。
前赴后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2009年升空,直到2013年一直投入在寻找系外行星工作中。它的成绩大家都知道了:表现良好,斩获颇丰。开普勒望远镜确认了130多个系外行星,其中近半位于“宜居带”中——也就是说,它们在星系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生命的发展,从而具备成为地球的潜质。
尚未寻获第二家园
科学家告诉我们,从“类地行星”,到“第二家园”,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恐怕和地球与开普勒-452b之间的距离一样遥远。
就以这颗刚刚进入我们视野的“堂兄弟”为例。胡景耀说,我们对开普勒-452b的了解停留在表面,还不知道生命存在与否等方面的确切信息。
遥远的距离让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困难重重。人类目前最快的太空飞行器——新视野号能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飞行,飞抵冥王星只需9年半,在开普勒-452b面前这一数字呈爆炸增长,变成5亿多年。胡景耀认为,从目前的科学水平来说,我们是不可能造访这位远亲的。
接踵而至的另一个挑战是,开普勒-452b是否真的拥有适宜人类长期生存的条件。郑永春指出,适宜人类长期生存的条件是非常严苛的,仅仅拥有生命存在的必备元素,如大气层、液态水、温度、磁场等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要素还必须保持在一个人类需要的适宜范围内。
以大气层为例,在地球大气层下,假设地球海平面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珠峰顶只有约为0.41个大气压,而登顶珠峰会引起身体诸多不适。金星表面是90个大气压,导致人类根本无法登陆。如果大气这一条不符合,人类就只能对那些看似相似的系外行星望而却步。
两位科学家都认为,地球对人类来说,很可能是唯一的赖以生存的星球。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的命运系于地球,除此之外,别无所依。她值得我们珍爱。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
寻找类地行星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中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就拿开普勒计划来说,其背后就是科学家比尔·博鲁茨基长达23年的坚持。
博鲁茨基1962年起即在NASA工作,参与过阿波罗计划的隔热罩设计。从1992年开始,他就向NASA提交方案,用空间探测器借助“凌日法”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但当时没人相信这办法能成。1994年他又提出,但当时哈勃望远镜刚刚升空,NASA表示没钱再做一台望远镜。
1996年,这时人们已经发现系外行星了,他锲而不舍地再提自己的观点,还是被拒绝。他就自己买设备、做实验,积累了大量数据,证明自己的方案是可行的。
2009年,当NASA终于将开普勒送上太空时,已经70岁的博鲁茨基像个过节的小孩一样高兴。
比尔·博鲁茨基对于开普勒计划的坚持,印证了人类文明走向太空的脚步从未止歇。NASA表示,2016年将发射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2017年一颗名叫TESS的行星探测器将被送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