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
群众家门口享文化大餐
本报杭州7月23日讯 (记者 李月红) 今年起,农民在家门口一年至少能看上5场免费戏。今天,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我省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对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出全面部署。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服务标准从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等3个方面制定49条可量化标准,并建立相应动态评估机制,政府提供的保障是目前全国已出台标准的省份中最多的。
从内容上看,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有了“硬杠杠”。
在基本服务项目上,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每周不少于56小时,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免费提供17套广播节目,农村群众每年观赏国产新片的比例不少于1/3,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等;在硬件设施上,县市将配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公共体育场等;在人员配备上,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实施意见突出均衡发展、改革创新、社会参与、融合发展、效能优先等特点,操作性非常强。
按照要求,淳安等26县特别是泰顺、磐安等7个公共文化建设整体提升重点县,金华、衢州、丽水3个市本级农村公共文化提升重点市,将通过转移支付、结对帮扶等方式,集中实施一批文化设施等重点项目;同时,加大对山区、半山区、偏远海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扶持,从根本上扭转二元结构、缩小地区差距。
未来几年,我省将建立省、市、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实施“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并引入市场机制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对接文化创新和科技研发深度融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效能化,着力构建具有浙江特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据悉,目前我省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全国率先制定施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涌现一大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去年,文化部将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等3项工作列为全国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