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新结构 新作为

——年中经济形势述评(下)

  本报记者 刘乐平

  上半年浙江经济8.3%的增速,吸引了外界不少目光,浙江经济运行中的结构变化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与人们对浙江经济的传统认知不同,服务业、新经济新业态、城市经济已成为新兴支撑力量。

  经济结构调整,对任何地方都是一个阵痛的过程。调结构必须有所作为,目的就在于保持和提高浙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浙江强化定力,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打好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打在了要害,打出了效果。随着结构逐渐优化,浙江经济有了上半年高开稳走向好的态势。

  换主力 服务业引领结构优化

  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时,常常会将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列为重要参考。

  浙江上半年这份成绩单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服务业,不仅在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在于随之而来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如果说,去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提高到47.9%,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那么,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达到50%,可谓撑起了全省经济的半边天。这也意味着浙江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的趋势更加明显,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城市化中期以后,服务业将取代工业成为城市主导产业。顺应这一趋势,近年来,我省各地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营造有利于服务业成长的环境。“腾笼换鸟”即是我省持续推进的转型升级组合拳之一。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腾笼换鸟”将原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产业向高端、高效、低碳产业转变,现代服务业无疑属于后者。一进一退,腾挪之间,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在全球开创电子数据证明领域先河的杭州安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一幢老厂房改造的大楼里。这家新兴的信息服务企业,现在的市场估值已经超过10亿元。安存的周边,连片的老厂房,大多换成了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园和科技孵化器。安存所在的拱墅区,原本是杭州传统工业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工厂车间纷纷让位于楼宇经济,老厂房承载起文化创意等新产业。

  新笼子引得俊鸟来。在浙商回归的带动下,近两年来,一大批优质服务业项目在我省加速落地和投用。上半年全省浙商回归新引进项目1017个,累计省外到位资金1643.19亿元。其中不乏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健康养生等高端服务业项目。

  从研发、营销到物流,向传统制造业的两端着力,服务业赢得了新空间。今年前5月,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完成投资1115.7亿元,增长27.5%。研发与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现代物流、营销渠道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迅猛。不少浙商抓住机遇,华丽转身,成为各个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是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表示,浙江经济从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型的脚步会越走越快,在这一过程中,服务业的作用不可低估,肩负着优化经济结构的重任。

  调优劣 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为优化结构,为当前的这份成绩,浙江经济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近两年,我省每年用1个百分点左右的经济增速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这样的“牺牲”现在看来是值得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我省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经济增速与质量效益初步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实践证明转型升级组合拳针对性强,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企业利润加快增长。今年1至5月,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7%,比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共占规上工业利润36.8%的汽车、化纤、化工、医药和电力热力等5个行业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汽车和化纤行业分别增长50.9%和41.9%。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1至5月,全省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7.3%。上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6%。同样的投入产出了不一样的效率。

  我省大力推进的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引导企业优化自身流程,进一步做大做强。“一分钟就能生产一辆汽车!”在上海大众宁波工厂车间里,只见一台橘红色机械手将汽车侧围部件抓起固定,对面的机械手迅速焊接。在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今年通过物联网改造,实现110台摄像机协同办公,人均生产效率提高30%,设备利用率提升25%,库存周转率提升50%。

  浙江制造业的内部产业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规上工业0.6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去年同期降低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2%和6.9%,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6.4%、36.3%和25.4%,高新技术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9%。一增一减、一快一慢,勾勒出的正是一张产业升级向好的曲线图。

  水晶之都浦江曾有2.2万多家水晶企业,但规模以上企业仅25家,大量小作坊将废水直排入河。当地政府铁腕治水,关停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小作坊。水晶产业集中度提高,利润不降反升。

  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成为浙江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我省狠抓“五水共治”。去年,浙江消灭了近6500公里垃圾河,其长度相当于长江干流。

  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和拆除违法建筑,我省推进“三改一拆”。截至今年4月底,已改造旧厂区1亿多平方米,以用地零增长实现“空间换地”,为转型发展腾出了新空间。

  激活力 迎接新经济新浪潮

  曾经的“浙江制造”,正在转向“浙江智造”。层出不穷的新经济新业态,在浙江频频诞生。有专家指出,浙江的传统经济和业态正在向新经济新业态转变。

  在浙江,新经济新业态日益成为经济的新兴支撑力量,这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发展趋势所在。

  很多传统产业销售疲软,但网络店家却大快朵颐。上半年,我省网络零售额增长37.1%,明显高于传统批发和零售业。当外贸出口困难重重,跨境电商上半年出口增长144倍。

  适应这一变化,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江大地热潮涌动。位于杭州滨江的海创基地,名为“贝壳社”的创新工场里,蓝绿相间的地毯散发着青春气息,一张长木桌配六把椅子就是一家公司。贝壳社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引荐专业投资机构。

  同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100多家基金机构的电脑正在全球市场上紧张“厮杀”。5年后,这里将引进培育核心企业100家、辐射带动周边300家以上的各类私募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超过5000亿元。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只要激发活力,各种创新目不暇接。上半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领增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增加值增长14%,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580.1亿元,增长7.6%。

  引导新兴产业走向“高大上”,“四换三名”大展身手。夏梦·意杰是温州男装界的一个时尚标杆,得益于高端时尚化带来的不菲附加值,年均业绩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今年以来,不少浙企尝试在创新和差异化上做文章,从快消费转向快时尚。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加快发展的效应正逐步显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坚定不移地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一定能打出更优的经济结构,迎来转型升级的艳阳天。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新结构 新作为 2015-07-23 3957853 2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