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5年取得16项发明专利

徐一俊:“科技男”上市记

  本报记者 杨军雄

  报道组 董佳蕾 成守江

  上午,记者如约来到浙江中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恰巧遇到董事长徐一俊有事,晚到几分钟。负责接待的董事会秘书李志萍介绍了徐董的一些情况:浙大高材生,工科男,创业前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副总,还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几分钟后,徐一俊出现了。不是想象中的肌肉男,更像一位儒雅的学者。“昨天深夜刚从宁波赶回来,明天又要到江苏去出差了。”说话时的徐一俊文质彬彬。

  提起融资难,他表示坦然了很多。经过几年努力,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今年上半年“钱荒”问题总算得到缓解。“以前到处奔波,既要跑业务,又要跑资金,现在压力轻多了。”因此,再忙一阵,徐董就有时间去参加玄奘之路BC连。

  5年16项发明

  5年前,辞去原来安逸的工作,徐一俊和其他两位创始人离开杭州,来到长兴创办了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研发、生产的科技型企业。硅材料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尤其对技术、资金的需求很高。马拉松、铁人三项等户外运动项目,被称作硬汉运动,需要强大的耐力和意志力,不过,相比之下,徐一俊觉得,创业更加艰难,更具挑战性,更考验耐力。

  硅材料是电子产业的基础材料,相当于建筑行业的水泥,处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中上游。我国IC行业大多依赖进口,中晶股份的企业愿景就是打破垄断,创造世界一流的半导体装备和设计研发中心。入行多年,徐一俊和他的研发团队犹如完成户外运动项目一样,攻克技术难关:在5年时间里共取得了25项技术突破,其中16项是发明专利。

  技术过关了,资金却让这位硬汉犯了难,硅材料装备和原料投资都是以数千万元起步,行业本身投入周期长,资金一直是短板。加上创业初期,整个硅材料行业因为欧美经济的下滑、行业周期性发展等因素陷入了低谷。企业一开始就遭遇了一笔价值1000万元的应收账款坏账。

  “公司前期一直在做客户认证,投入大、资金回笼慢、流动资金少,可以说创业前几年,资金难题始终如影随形,困扰着大家。”中晶股份董秘李志萍说。由于公司在租赁的厂房经营,没有土地,无法抵押贷款,银行融资成为最大的难题。那时候徐董忙着多方筹款,“只是,你在他的脸上,看不出压力。”

  公司亟需资金投入研发与生产,以及流动资金维持正常运转,筹不到钱意味着随时可能停产。正当大家发愁的时候,徐一俊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把自己在杭州的房产进行了抵押,从银行获取贷款。一直在默默支持他创业的哥哥也向他伸出援手,筹借1000余万元应急资金。

  2013年,徐一俊代表公司参加了浙商创业创新大赛。通过一轮一轮的淘汰赛,中晶股份最终获得浙商十大最具投资潜力项目,在这次比赛中,公司得到了多家创投的亲睐。

  幸运的是,徐一俊还得到了长兴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晶股份以设备抵押的方式获得银行首笔200万元贷款。之后,又获得了长兴科技银行1000万元科技贷款。徐一俊的坚持和诚信还打动了上下游企业客户。有一家企业一次性给中晶股份账户打入1500万的采购预付款,还有设备供应商借给中晶股份价值1000万的设备……

  正是凭借这一笔笔资金的支撑,中晶股份承接的订单快速增加,运作日益正常化。

  成功登陆新三板

  运气很重要,但创业不能都依靠运气。

  和其他产品不同,半导体材料生产、销售都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工厂新建一条生产线需要1至2年,客户认证最快需要1年,慢点需要2年。”一位技术人员说,期间都是大量的投入。

  为了融资,徐一俊将融资目标瞄向了更广阔的资本市场。通过参加浙商创业创新大赛、投融资对接交流会等活动,徐一俊了解到,向他们这类科技型小微企业,除了银行贷款,还可以从风险投资、股权交易平台等资本市场获得更长期的资金。

  在资本市场融资,意味着要将财务透明化,将部分股权让渡给出资人。对于许多企业股东来说,要将还没有长大的企业早期股权出让,的确有些舍不得。因为做这一行的人都知道,半导体行业虽然前期投资周期长,一旦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供应链会非常稳定,回报会很丰厚。

  为了做通部分股东思想工作,徐一俊收集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 资本的参与能加快公司的发展,作为典型的半导体制造企业,技术上要创新,经营上也得努力创新。通过徐一俊的坚持不懈,最终说服了所有股东。在几年前的浙商创业创新大赛上,徐一俊的专业和对事业的热爱赢得了如山创投的亲睐。

  徐一俊瞄上了新三板,并于去年6月底完成股改。因为中晶股份规范的财务流程、完善的内部治理以及良好的企业经营状况,在之后在新三板挂牌的申请、审核工作都进行得很顺利。从股改到去年9月底过会,只用4个月时间。

  在筹备新三板挂牌期间,公司的发展前景及良好的治理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的目光。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与中晶股份签订合作协议,意向股权投资3000万元。创投公司一位负责人事后说,风险资金看中了半导体产业的前景,更看中了徐一俊坚持的态度和坚韧的品格。

  新三板挂牌之后,中晶股份恰逢资本市场一轮大牛市。获得做市交易资格的中晶股份股价最高上涨到20元/股。趁着资本市场活跃,中晶股份顺利启动了定增计划。今年初,中晶股份公告显示,以定向发行的方式发行4,3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19,350,000元。

  创业到今天,徐一俊和他的团队克服了一项项困难,实现一年一跨越:2011年认定浙江省科技型企业;2012年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成为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委员会成员单位;2014年突破7000万元,成功登陆新三板;2015年上半年,新厂房启动建设,新项目上线。“顺利的话,2017年可申请主板上市。”徐一俊给我们描绘公司未来的融资前景。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徐一俊:“科技男”上市记 2015-07-23 3957968 2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