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杭州湖滨街道有批银发志愿者

老人互助安度晚年

  本报讯 (通讯员 王鹏程 李灵 王杭) 作为老年人比例较高的城区街道,杭州湖滨街道借助银龄互助平台,在辖区内的6个社区中挑选了60组结对老人,开展一对一的亲情服务。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开展“老龄聚”志愿者活动,让街道里55周岁至75周岁之间的低龄老人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8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服务,每服务一次,街道给于相应的积分,积分可在中山中路孝亲文化特色街的店里换取相应的实物。

  “以往,我们也会组织一些年轻的志愿者上门为高龄老人服务,但是老人们与一些年轻志愿者有距离感,不愿意让他们进门服务,服务效果并不好。”湖滨街道吴山路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说。社区采取以同一栋楼层里的低龄老人服务同楼层的高龄老人,志愿者基本都是这些高龄老人天天可以见到的邻居,高龄老人自然就会放下戒备心理,乐意接受这些低龄老人的帮扶。

  吴山路社区注重发挥每一位志愿者的特长,充分实现低龄志愿者的自我价值。今年67岁的王桂仙是社区越剧队的队长,也是“老龄聚”志愿者。王阿姨加入这项活动以来,她和越剧队的姐妹们已经多次上门免费为高龄老人表演。王阿姨兴奋地说:“每次给他们表演,为他们带去欢乐,我觉得很开心。”

  今年69岁的于再秒是一名新杭州人,3年前他跟随女儿女婿来到杭州,成了吴山路社区的一名新居民。刚来的时候,他对于邻居一无所知,通过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他充分发挥自己理发的特长,不断上门为老人理发,陪老人聊天,拉近了与邻里之间的距离。现在,邻居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于师傅。

  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表示,以老助老将成为“积极养老”的新途径。为实现常态化,吴山路社区正在开展“低龄老人送餐”活动,即低龄老人根据高龄老人的需求,每天为他们送去社区准备好的餐点,借此加深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老人互助安度晚年 2015-07-23 3957960 2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