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视野

省政协建言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灾难来袭,如何应对

  核心提示:

  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是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发生较频繁、影响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在每年4月15日开始、为期6个月的防汛防台期。省政协围绕我省防汛防台工作,对完善防汛减灾体系建设开展调研,并就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协商建言。

  又到一年防汛时。

  山高雨多的浙江,几乎年年与洪涝灾害抗争,今年也不例外。7月11日16时,第9号强台风“灿鸿”在舟山朱家尖登陆,风力之猛前所罕见。

  不过,浙江各地的防台救灾工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启用避灾设施、提前转移群众、调拨救灾物资……各地紧急转移106万人。“灿鸿”造成191.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8.6亿元,未接到人员死亡报告。

  “未死一人,生命至上,我省防台工作卓有成效。”在日前召开的以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省政协民生论坛上,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苗根说。

防灾:

未雨绸缪方从容

  进入台风季,45岁的颜华新开始劳心起防台防灾的事。老颜是温岭市滨海镇东林村村委会主任,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灾害信息员。

  “只有平时做好准备,灾害来临才不慌乱。”颜华新告诉记者,平时他经常走家串户,查看防灾准备工作;台风来临前,得妥善安排避灾安置点,将危房户就近转移到安置点。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我省容易遭受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灿鸿”是近50年来7月登陆浙江的最强台风之一,之所以未成大灾,前期的预防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于灾害,多一点预见,落实防范措施,才不会在灾害发生时手忙脚乱。”省政协委员、金华市政协副主席张跃进提出,应制订更详细、更有操作性的预警方案,明确预警方式、撤离路线、避险地址、安置措施等,并组织必要的演练,这样才能多些从容、减少损失。

  省政协委员、省气象服务中心高工骆月珍建议,加快灾害预警和社会响应条例的立法进程,明确政府和社会公众在应对气象灾害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尤其要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统一发布制度和权威信息发布渠道平台。

  省政协常委、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王珂对此表示赞同:“应让公众及时掌握灾害信息等情况,并明确了解自身应该怎么做。同时要加强部门协作,共建共享灾害监测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结合我省自然环境情况和历史灾情,省政协专题调研组建议,要以法治带动我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出台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制度、法规。针对防灾减灾公民责任缺失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公民在防灾减灾中的责任义务。全面开展防灾减灾普查,研究制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重大项目实施计划。总结历年得失,依据灾害种类、发生时段、灾情大小及发生频率等,完善应急预案。

救灾:多方联动巧应对

  7月11日13时40分,强台风“灿鸿”登陆前,正在绍兴市上虞区开展救援的民间公益组织公羊队收到求援信息:该区下管镇有一位85岁的徐姓老伯,一周前刚做完手术,一家人被困家中,眼看大水淹没底层,迫切需要懂医疗知识的救援队伍帮助转移。公羊队立刻组织队员推着救援艇,顶着狂风暴雨,平安护送老伯一家到达安全地带。

  7月9日至7月12日,随着台风走向变化,公羊队从杭州出发,辗转永嘉、温岭、三门、上虞等地,救援安置57名被困群众,协助转移2000余名避风群众。

  省政协委员、公羊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管建平介绍,这些队员大部分参与过汶川、玉树、雅安、景谷、鲁甸、尼泊尔等地震救援和丽水、余姚水灾的救援行动,具有丰富的救援经验。“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公羊队的宗旨:救危助难,为社会出力;扶弱帮困,为政府分忧。”

  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在救灾抗灾中的作用,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2011年5月,我省就成立省级减灾委员会,建立灾情会商机制和省、市、县三级救灾应急指挥系统。台州市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其中市、县、乡共有防汛防台专业抢险队伍700多支约1.67万人,以村居和企事业单位为单元组成的防汛抢险小分队有6000多支约12万人。杭州公羊队、苍南壹加壹救援队、温岭市石塘镇海上平安民间救助站等一批具备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应急救援组织相继涌现。

  “救灾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省政协委员、省地震局原局长苏晓梅说,积极调动有限的人力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她认为,防灾要防在前面,救灾要救得及时。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省政协常委、省民政厅副厅长罗卫红指出,救灾必须科学,利用科技手段是一种有效形式。如利用互联网,完善防灾物资储备与信息调度。

  对于科学有效保障物资供应,省政协委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叶碎高则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与有关企业建立联系,在受灾时做到及时调度、减少浪费。

减灾:自救互助避风险

  此次“灿鸿”台风过境,宁波农作物受灾面积136.7万亩,占全省受灾面积近三分之一。所幸的是,宁波市政府今年初继续加大对农险的财政保费补贴力度,7万农户购买了农险。台风一过,农险理赔迅速启动,本月底赔款将全部到账。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保险是一种市场化、商业化的风险防范与转移机制。目前,灾后损失评估和各级财政补助,采用的是民政部门评估、财政安排资金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有的地方为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支持,存在虚报损失的情况,责任主体缺位,监督难度较大,容易导致救灾和重建资金分配不公平、不科学。通过巨灾保险,引入市场机制,利用保险行业的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查勘定损,能更客观地反映损失情况,分摊救灾和重建资金压力,也为政府救灾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对此,省政协委员、中国人寿浙江分公司督导员祝平表示,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议尽快建立区域巨灾保险制度,就此进行集中研讨,确定项目整体框架,并梳理重点流程节点,加快工作进程,在探索中逐步改进,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贯性,以更好地调动相关主体的积极性。

  省政协常委罗卫红也认为,对我省正在探索的巨灾保险,要进行分类分档,适当提高赔率。

  巨灾保险有利于变革传统的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资金分配模式,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保障功能。不过,在省政协委员叶兴永看来,自我保护也不可忽视。“防灾减灾与每个人有关,”叶兴永表示,要将政府从无限责任中解放出来,宣传普及自救互救技能,帮助公民消除灾害恐慌,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人人都是主人”。事实证明,防灾减灾技能应成为每个人的必备技能,科学防灾减灾更有必要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省政协常委王珂认为,要加强灾害的逃生教育和演练,不留死角,全行业、全民覆盖,提高避险救灾能力。

  群众代表雷昌柱介绍了文成县实验二小的防震救灾教育做法,该校坚持每周两次逃生演练,学生们清楚遇险时该做什么、怎么做,养成行为习惯。2014年9月至今,文成境内发生2000多次不同强度的地震,学校师生都有序应对。

  ■ 专家观点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专家谢国兴:防灾减灾工作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灾难意识,并充分利用媒体,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的知识和技能。要用科学和技术的手段,有效防范灾难发生,在城市规划、建设、生产等各领域各环节,都要有较高的防灾减灾标准。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视野 00020 灾难来袭,如何应对 2015-07-23 浙江日报2015-07-2300013;3955284;浙江日报2015-07-2300014;浙江日报2015-07-2300018;浙江日报2015-07-2300023;浙江日报2015-07-2300026;浙江日报2015-07-2300027 2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