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力”南调
东北农机手龙游“双抢”
本报龙游7月21日电 (记者 赵峥琳 通讯员 童盛鸿 胡诏杰) 蒙蒙细雨中,吴宝峰从插秧机上下来,手接雨水抹了把脸,“就喜欢这样的天气,凉快,舒服!”他头戴斗笠,身着雨衣雨裤,趿着双拖鞋,要不是带着东北口音,根本看不出和本地农民有什么区别。
吴宝峰是辽宁省新民市的农机操作手,9天前,他和15名同伴一起来到龙游,和当地人一起进行为期一个半月左右的“双抢”。在红专种粮合作社的仓库里,同样来自东北的李先波正在往收割机的滚筒里注油,“下雨不能收割水稻,就只好先保养机器,收割机每三四天就要保养一次。”本地人余红億一边帮手,一边和李先波交流经验。“我只会开收割机,他们什么农机都能开,还会保养。” 余红億说,东北农机操作手技术全面,是龙游的“紧缺人才”。
“他们肯吃苦,技术精。”董红专是龙游县最大的种粮户,经营面积4610亩,有大小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烘干机等种粮机械38台(套)。同时,他还创建了红专粮食服务有限公司,为县内30多个种粮大户提供机耕机割等服务,涉及早稻收割及晚稻机耕插秧面积共4万余亩。
眼下正是夏收夏种、抢收抢种的关键期。“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为找人头疼,一天500元的工钱,还是招不到农机手。”去年,200多吨早稻没来得及收割就发芽了,董红专因此损失四五十万元,“机器就放在仓库里,没有人去开,我心里那个急呀。”
去年下半年,董红专参加全国种粮大户培训班,在与东北种粮大户的交流中,他灵机一动,想到北“力”南调的主意。原来,在东北地区,七八月份是农闲季节,经验丰富的农机手们都赋闲在家。在董红专的建议下,今年3月,龙游县农业局专门对接辽宁省新民市农业部门,洽谈劳务引进事宜,并迅速达成协议。县农业局为来龙游的东北农机手们报销来回机票,同时,由种粮大户包吃包住,开出与东北一样的工资——200元一天。
7月12日,第一批东北农机手16人赶到龙游,被董红专等几名种粮大户分别“认领”。这几天,他们已抢收了数千斤早稻。今晚,第二批东北农机手赶到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