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养生

胆结石→胆管炎→胆管癌?

专家说: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这种癌

  张伟娟

  本来,在目前发病率较高的几种癌症中,胆管癌是没有“地位”的,根本排不上号。但是,因为任天堂公司总裁岩田聪近日去世,胆管癌一下成了癌中受关注的热点——胆管癌因何生成?

  据浙江医院有关专家介绍,胆管癌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70岁,男性比女性更为常见。岩田聪55岁,恰恰处于这个年龄段。去年6月,岩田聪就被查出胆管长有肿瘤,并接受了手术治疗。“肝胆类癌症早期并没有太多症状,早期可能会有腹痛、拉肚子等症状,往往被认为是小毛病而忽略掉。病人通常是因为腹痛或者黄疸而去就医,而这时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肝胆癌症难以早发现。而且,凡是肝、胆、胰等器官原发癌症的治疗,以目前医疗水平来看,都非常棘手。”约2/3的胆管癌长在肝门部。这个位置,血管就像电线一样交错在一起,加上发现时多是中晚期,癌细胞容易侵犯到血管神经组织,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

  医学界认为,胆管癌与胆管结石、肝吸虫感染、病毒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尤其是丙肝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嗜酒等因素有关系。而前三种疾病在我国南方又十分常见,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警惕胆管癌的发生。

  胆管结石。胆石症患者的胆管癌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研究表明,5%~13.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通常,胆管癌的发生与较大的胆管结石(大于3cm)有密切关系。胆管结石引发的胆管慢性炎症是诱发胆管癌的高危因素。临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有一个说法是,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的原因。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专家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

  肝吸虫感染。吃生鱼容易感染肝吸虫,这种寄生虫导致胆汁淤积、胆管纤维化及胆管增生,并易导致胆管癌。

  丙肝病毒,是胆管癌的显著危险因素。

  胆道手术史。经过十二指肠括约肌成形术或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的病人,术后容易发生胆管癌变。癌变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专家说:知道了胆管癌发生的机理,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早早预防。


浙江日报 养生 00012 胆结石→胆管炎→胆管癌? 2015-07-22 3952889 2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