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生态治理“大旗”迎风扬
绿色转型“大道”行渐宽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省级生态产业集聚区 / 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 全省开发区生态化建设试点园区

  全省两化融合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试点园区 / 省级节能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 高端装备与机器人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生态治理“大旗”迎风扬

  绿色转型“大道”行渐宽

  陈栋 应巧奖 撰文

  生态,丽水发展之本;生态产业,丽水发展之要。丽水集聚区(开发区)作为全省唯一以“生态”命名的产业集聚区、第2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处于“爬坡过坎、艰难转型”的关键节点,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定力,落实“深化改造、创新发展”要求,推进“改革创新、强能提质”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愚公移山的毅力、卧薪尝胆的精神狠抓转型升级“组合拳”。

  “生态工业是生态经济的启动点,更是驱动生态发展的内核。作为丽水生态工业的主阵地、主战场,集聚区(开发区)必须坚守生态环保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双底线,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区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铁腕治污染 重塑生态优势

  践行绿色生态发展,丽水开发区不作简单的“是否属于生态产业的判断题”,而是实事求是、科学认真地做好“如何转型升级的论述题”。

  面对已经站上“百亿级”产能的合成革产业,丽水开发区给出的解题方式是:以铁腕治污倒逼转型升级,给合成革产业“洗刷污名”,为开发区“摘帽正名”,决不给绿水青山蒙羞。

  于是2013年一场“五水共治、治污为先,丽水治污、开发区治污”的生态环境保卫仗,在丽水开发区全面打响。

  从“工程治水、管理治水、技术治水”到“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防污”,丽水开发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创新出“企业清污分流和刷卡排污两大工程改造建设,强化管理和技术两大支撑系统”企业治水“2+2”模式。

  浙江闽峰化学有限公司是丽水开发区纳税大户,也是“治污大户”。两年间,企业投入治污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硬件改造、管道修复、聘请外国专家、生产线更新,这样的力度前所未有。

  2014年6月,开发区54家重点整治企业全面完成废水达标改造, 36家企业完成刷卡排污,并累计建设明渠明管30公里、初级雨水收集池4700立方米,41家企业接入废水在线监控系统,合成革行业废水pH、COD、氨氮全部按时达标。

  开发区内河龙石溪被老百姓称为治污成效“晴雨表”。在一年多时间内,水体变清、堤岸变美。水质的化理分析数据变化,说明了治水的成效:今年3月以来,氨氮浓度值均达到三至五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都在五类水标准内,溶解氧近期数值都在三类水标准以上。

  治水之后,今年丽水开发区转战“治气”。DMF等废气治理可以说是世界公认的技术难关,丽水开发区的目标是年内完成企业DMF等主要废气治理,区域空气质量基本达到二类功能区标准。这意味着,开发区的空气质量与城区人居环境一致。

  治污之意不仅在污,而在倒逼科学转型。先下好治污棋,才能布好转型局。美籍华人教授孙寿鹏,是丽水开发区专门为合成革产业转型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研制的新一代“无溶剂、零污染”生态型合成革,以“新材料方向”的产业定位在丽水生根发芽,并在“2015年中国第二届国际水性生态合成革产业大会”上大放异彩,更可贵的是,孙教授以其技术为纽带,引进了位居“中国化工行业500强”第61位的大集团——山东洪业集团来丽水开发区发展新材料产业。

  “治污是刮骨疗毒,转型是卧薪尝胆。丽水开发区通过治污去掉GDP中的黑色部分,增加绿色部分,就是绿色生态发展的意义所在。”丽水集聚区(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说。

创新增长极 培育新兴产业

  今年1月份,省委主要领导在参加丽水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丽水要好好发展机器人产业,朝着能够制造出智能机器人的目标,将这一高科技、无污染的环保产业打造成为丽水生态产业的亮点。

  为此,丽水开发区将“机器人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机器人产业园,谋划建设机器人总部基地、机器人研究院、标准厂房、研发中心等功能空间,致力于打造机器人产业科技城。

  王宏杰,是德国IPR智能机器人周边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去年底,该公司与丽水开发区签订投资协议。

  外企纷纷漂洋过海选择丽水开发区合作,王宏杰认为并非偶然,机器人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而丽水开发区给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孵化、融资、公共服务、技术研发等方面平台,竞争优势得天独厚。

  丽水开发区先后引进等一批机器人专业人才,并率先建立丽水市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筹建机器人技术检测中心、机器人研究院和国家标准化实践基地,从“产、学、研、资、技、人”等方面全方位提供保障。

  经过努力,2013年12月丽水市机器人产业创业园在丽水开发区成立,4家企业入驻。2014年6月,浙江省第一个市级范围内的机器人产业联盟在丽水成立,11月成功拿下全省唯一的丽水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015年上半年,共开展机器人产业专业招商5次,接待来丽考察机器人产业客商20批次。

  6月12日,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对丽水市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基地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审。丽水开发区有望成为全国第三个、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火炬特色基地。

  截至目前,通过“外引”和“内育”,集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44家,产值29.43亿元,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在丽水开发区深耕8年之后终于厚积薄发。2014年,丽水开发区内维康药业和众益药业两家企业产值净增4.16亿元,同比增长56.8%。刚签约的维康大健康产业园预计用地150亩,投资20.8亿元。

  在丽水生物医药产业孵化期内,有维生素K2、低聚木糖等10余个孵化项目,总投资超2亿元;还有紫衫醇、牛樟芝等5个产业化项目,总投资8.5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蓄势待发的良好发展态势,逐步挑起经济新增长极的重任。

实施循环化 摘得国家试点

  如果说把工业治污比作转型升级的“局部攻坚战”,那么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则是一场决定转型成败的“全局立体战役”。

  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丽水唯一“百亿级”产业——生态合成革产业的转型升级已引领全国,在水性树脂使用量、水性合成革规模化、水性合成革技术、创新平台搭建、合成革质量标准体系创建、新材料产业发展、合成革产业循环化改造等七个方面获得全国第一。

  最近,一项以合成革产业集聚升级和循环化改造为核心的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方案,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评审,丽水开发区以“专家评审分数全国第一、争取补助资金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冠军”,成为2015年度浙江省唯一入选此项试点的园区。

  这项“国家级试点”工作,对于丽水开发区的意义不仅是争取到中央资金,更重要的是它回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在丽水开发区该如何“落地开花”。

  未来5年,丽水开发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要求,把循环化改造作为加快园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实现形式,着力提升园区能源高效利用、副产物和废物综合利用、污染集中整治、空间布局优化和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切实推进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化发展。

  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丽水开发区将重点实施74个项目,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项目53个,投资估算23.7亿元,将重点改造提升生态合成革1个产业,实现资源产出率明显提高、环境污染有效控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等3大目标,切实推进合成革产业升级改造、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补链、节能环保装备关键补链、产业链综合配套补链和公共服务设施等5类项目建设,着力完成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条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和运行管理规范化等7大改造任务。

  利用5年时间达成“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园区,而这并非丽水开发区的循环化改造的终点。

  丽水集聚区(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丽水开发区通过统筹规划园区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努力打造国家级合成革产业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国内一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世界生态合成革生产基地,探索出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丽水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实基础。

晋升国家级 赢得“绿色大单”

  丽水开发区在经过20多年发展之后,终于迎来质的飞跃。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函复浙江省政府、商务部,批准丽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今年6月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

  就在挂牌的同一天,丽水开发区迎来“晋升”后的第一份“绿色大单”—— 36个招商签约项目,清一色的新兴产业和新业态项目,总投资135.62亿元。

  集中签约的36个项目涵盖跨境电子商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制造、基础配套等五大类,项目投资主体既有丽商、浙商、台商,也有侨商。

  丽水市首个跨境电商园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史以来引进的唯一一个单体投资额超50亿元的项目、首个医药与养生结合项目先后诞生。

  作为丽水开发区有史以来引进的唯一一个单体投资额超50亿元的项目,苏州科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植物纤维电池项目”,总投资额60亿元,还可享受“国家级待遇”,是科赛集团最终选择丽水的关键要素之一。

  “丽水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对于投资方来说,吸引力就更大了,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发展潜力更好。”苏州科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江赛说。

  丽水开发区招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晋升“国家级”后的招商政策变化十分明显,入园项目符合“生态门槛”这是底线,之后再考察是否符合“1+2·X”产业导向。

  这样的变化,其深层意义在于,丽水开发区将以科技人才创新为主导,逐步形成“1+2·X”主导产业集约发展效益,在发展空间规划和生态产业规划下,改变原有“土地支撑型”增长模式,逐步转轨至“科技支撑型”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丽水开发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生态是丽水开发区科学发展的一面“大旗”,绿色是丽水开发区沉稳换挡的一条“大道”。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坚守发展定力,举“大旗”走“大道”,坚持改革创新、强能提质,突出“技术和创新”,积极推进生产方式循环化、生态化、绿色化,突出经济发展效率和效益,不折不扣地把省委、省政府“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的战略要求落到实处。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实干。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坚定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产发展之路渐行渐稳、越走越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生态治理“大旗”迎风扬
绿色转型“大道”行渐宽
2015-07-20 浙江日报2015-07-2000008;浙江日报2015-07-2000009;浙江日报2015-07-2000010;浙江日报2015-07-2000012;浙江日报2015-07-2000013;浙江日报2015-07-2000020;浙江日报2015-07-2000011;浙江日报2015-07-2000017;浙江日报2015-07-2000022 2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