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浙工大营造立德树人“第三空间”

以思启智 馨香满园

  编者按:

  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然而,一段时间里,这四者的关系被割裂,摆在首位的育人功能弱化了。教育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被明确表述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报今起推出“立德树人”系列报道,共同分享育人经验。

浙工大营造立德树人“第三空间”

以思启智 馨香满园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袁旦

  本报讯 “如果我不在‘第三空间’,就在去‘第三空间’的路上。”这是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的学生最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第三空间’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分布在致远楼内外——草坪边的怀新庭、河边的樱漫台、屋顶的逸兴阁,还有两楼之间的阳光长廊。”健行学院大三学生张鋆豪说,在带着咖啡吧情调的“第三空间”,经常会有轻松有趣的交流活动,是老师、同学课间休息、交流的好去处。

  宽松场合敞开心扉

  “育人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但以往师生间的交流少,育人工作效果并不理想。老师到学生寝室去不太方便,在教学办公楼又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健行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李澎林说,健行学院肩负着为学校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育人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就想到,在教室、寝室之外开辟另一个空间。”

  没有寝室的私密性,也没有办公楼的距离感,“第三空间”无形中让学生们卸下了心理包袱,拉近了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双方有了更多的思想碰撞。大三学生朱乃富说:“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我们会从内心里觉得这是平等、宽松的交流场所,因此也更容易敞开心扉,发现自己的问题,接纳他人的意见。”

  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也更加深入。

  小处着眼润物无声

  最近,“第三空间”新开了“院长午间茶”活动。每周一中午,健行学院的院领导们会在长廊、露台边与同学们闲聊,内容五花八门,既有解读学校政策的内容,又有解决、分析同学们在学业、就业、交际等方面的困惑等。除了“院长午间茶”,学院还特别设置了“院长长桌晚宴”、冷餐会等新形式,增进师生间的接触和交流。

  “从生活化的小处着眼,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比说教和灌输要好得多。”李澎林说,德育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生“你要如何做”和“你应该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我应该如何”和“我为什么这样做”。

  曾在健行学院工作的老师陈声宏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冷餐会时的情形,不少同学一看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就一下子取了满满一盘,而那些看似普通的食物则鲜有人问津。这个小细节深深触动了老师们:“健行学院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是学业上的精英,而应该是综合素质上的典范。”于是,老师们在冷餐会时与学生们交流起了“分享”二字,不少同学对刚才的举动感到羞愧。

  重温一遍入党誓言、过最后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聆听最后一堂党课、捐赠一本书籍,这是“第三空间”面向毕业生党员推出的“四个一”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们坚定信念、廉洁从业。张鋆豪说,校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人生是舟,社会是海,理想是灯塔,信念是动力。”不少同学都把这些话写在了学院走廊的“心情征集令”上,鼓励自己勿忘初心。

  文化校园精神家园

  除了师生间的无距离交流,时常前来客串的社会人士、党政官员、专家学者,也是学生们爱上“第三空间”的理由。浙工大名誉校长沈寅初院士、新白鹿CEO周文源……各种社会名人纷纷亮相“第三空间”,面对面的交流和分享,满足了学生了解社会的各种需求。

  大三学生刘哲敏就是如此,“‘博雅下午茶’经常会有‘校友与你话成长’、‘院长对我说’活动,可以接触到很多有学识、有智慧的社会人士。”她觉得,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全方位发展。

  在一次“县市长面对面”活动中,学院邀请了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做嘉宾,和学生们分享责任与担当。两个多小时的活动中,施振强介绍了“五水共治”对当地群众的重要意义。“为了子孙后代,浦江县仅用两年时间唤回了久违的绿水青山。”他说,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走出校门后才能学以致用,这是责任,也是担当。

  现场,健行学院的陈雯婷还结合自己研究的项目,和施振强交流起了社会资本助力“五水共治”的问题。而让陈雯婷难以忘记的是,施振强说起“五水共治”和教育的关系——“五水共治”不能和利益挂钩,就像教育一样,不能和利益挂钩。于是,深受鼓舞的陈雯婷更加投入自己的“五水共治”项目研究,用自己实际行动参与家乡的水环境治理。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梅新林说:“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文化校园建设,师生是文化校园的主体,以师生交流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更是育人的重要内容,健行学院‘第三空间’的做法就是朝这个方向有效地探索。”

  眼下,“第三空间”已成为师生们“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传得开”的文化育人平台,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师生们在这里共同成长,提高人格品性。在刘哲敏眼里,“第三空间”不仅是个放松学习的空间,更是学生们的“精神家园”。她说:“这是碰撞思想的平台,也是提升人文素养、精神追求的殿堂。”

  他们眼中的大学

  美国文豪罗威尔氏说:“大学的目的,不在使学生得到面包,而在使所得到的面包味道更好。”教育不仅使学生谋得求生之道,单学一种技术,尚非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大学的使命是培养独立人格、高尚情操和强烈责任感的人。”这是英国教育家纽曼的核心思想。这种思想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院制模式上得到了很好体现——师生共同生活,共同探讨社会、人生和学问,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体格健全的人。

  蔡元培先生在《教育独立议》中就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蔡元培关于教育发展人的能力、完成人格的两大教育功能是对传统“大学”理念的现代诠释。今天,无论大学的功能如何多元,都应当坚守这种传统,永葆大学之本真。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以思启智 馨香满园 2015-07-20 浙江日报2015-07-2000006;3954115 2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