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50亿公里外发回清晰特写

“新视野”约会冥王星

  本报杭州7月15日讯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沈敏琦

  人类文明从未如此接近冥王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北京时间15日9时确认,收到“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后发回的信号,探测任务圆满成功。

  随后,地球上的科学家又陆续收到这位勇敢的探索者自50亿公里外发回的一系列照片,包括前所未见的冥王星“清晰特写”以及冥卫一(卡戎)、冥卫三(许德拉)两颗星球迄今为止最清楚的近照,每一个像素都弥足珍贵。显然,这些图片和探测器即将取得的冥王星温度、表面化学成分、大气层状态等数据,将彻底改写人类现有的天文教科书,使我们对于这个位于太阳系边缘、曾经和地球一样属于九大行星之一的“小兄弟”的认识更加全面、详细和深刻。

  “新视野”号的漫漫征途已历时9年。从14日晚间,它即将抵达距冥王星一万余千米的飞掠位置开始,人们对它的期待也到达了顶峰。深空探测专家、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刘庆会研究员说,这是人类第一次近距离观测冥王星,许多认知的空白将被填补,既有的知识也会扩充得更详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冥王星的轮廓和表面模样,从1930年被发现时的一个光斑,到哈勃望远镜拍下的模糊的亮黄色星球,再到“新视野”飞掠前传来的那张红遍网络的带有心形明亮区域的美丽球体,包含的信息量实现了飞跃。

  在全世界满怀激动心情的人中,美国科学家的兴奋劲又是最足的。曾经的“九大行星”中,冥王星是唯一由美国人发现的;而今天,这颗因为太过遥远而“极为难以到达”的星球,又由NASA专门设计的探测器一睹真面目——值得一提的是,冥王星发现者克劳德·汤博的一部分骨灰正由“新视野”携带,一道参与了飞掠。当然,宇航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刘庆会告诉记者,中国科学家也在聆听“新视野”号的声音。

  上海天文台拥有亚洲最大的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天马望远镜,曾用来观测“玉兔”号月球探测车。这两天,“天马”就在观测接收“新视野”传回的信号,并尝试加以利用,开展一些天文计算。“全人类都将从这次冥王星探测中受益。”刘庆会说。

  人们可能还记得,就在50年前的今天,1965年7月15日,“水手4号”探测器带来了第一张火星近照。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自己所处的太阳系的了解不断加深,一个个行星的美丽形象被近距离拍摄下来,包括2007年时,“新视野”号在前往冥王星的途中顺道拍下的迄今最精确的木星照片。

  大合照怎能缺了冥王星?她越是神秘,就越激发科学家的求知之心。为了抵达冥王星,“新视野”号被设计成450公斤重,靠自带的核能发电机提供动力,装备了许多新型装置,使之可以最大限度地多获取数据、又节约能耗。它携带的多种科学探测仪器,可以为冥王星及其卫星做全方位的“体检”。

  这些“体检”数据传回地球,却要花费不少时间,因为传输速度不超过每秒2kb。刘庆会解释说,无线信号随着距离快速衰减,传输得太快,地面反而无法接收;同时,控制传输速度也可以节约能耗。科学家表示,本次探测的数据全部回传地球需要16个月,后续的数据处理时间会更长。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人们可以期待“新视野”号带来的冥王星新知识不断涌现,而诚如NASA局长博尔登所说,本次探测的成功,将会激励下一代探索者。

  “新视野”号探测器于2006年1月升空,途中累计休眠1873天,相当于飞行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便节约电力消耗,同时减少系统故障风险。但美国航天局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时间,就会把它叫醒一次。

  “新视野”号载有7种科学仪器,其中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光谱仪、远程观测成像仪、高能粒子分光仪和尘埃计数器等。

  冥王星于1930年首次进入人类视野,此后被当作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06年对大行星重新定义,冥王星“惨遭降级”为矮行星。冥王星体积很小且与地球相距遥远,从未被地球探测器近距离造访,人们对它知之甚少。 (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新视野”约会冥王星 2015-07-16 3950671 2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