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要闻

省农科院专家赴多地开展灾后指导

技术有难题,我教你

  本报杭州7月14日讯 (通讯员 邵敏 记者 曾福泉) “灿鸿”过后,我省多地农业生产遭受损失。13日至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率该院水稻、蔬菜、水果等领域多名专家,组成“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服务队”,来到温岭、三门、临海等地,与台州市农业局的同志们一起,帮助损失较重的蔬果合作社、水稻种植大户开展灾后恢复生产。

  在温岭县滨海镇,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小云一看到专家服务队,就拿出手机,打开台风来之前拍摄的照片:瓜棚里悬吊着一颗颗“QQ蜜”甜瓜,就等着采收。“可是一夜之间,就颗粒无收了。接下来该怎么减轻损失?”冯小云焦虑地问道。

  省农科院西甜瓜专家寿伟松副研究员踩着积水走进受灾大棚,蹲下来仔细查看瓜秧的状况。他发现,这批甜瓜掉落下来后,受到水淹和阳光暴晒,许多都开裂了;而瓜藤在积水中浸泡时间太长,也难以存活,未成熟的果实即使保存下来也成熟不了。

  寿伟松建议合作社,尽快把未开裂的甜瓜挑选出来,还可以继续销售。对水淹后已经绝收的地块,他指出应该及时清理残枝烂体、排涝松土,并做好杀菌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扩散,然后再补种相应的果蔬,努力将灾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冯小云的300余亩西瓜和甜瓜基地损失超50万元。寿伟松与冯小云互留了联系方式,“我会尽快把省农科院的甜瓜新品种‘夏蜜’种子寄给你。技术有难题,我教你。”

  “灿鸿”登陆时风力极猛,造成水稻大面积倒伏,对生产影响严重。在温岭植保站水稻病虫害测报基地,记者看到,成片已经灌浆结实的水稻倒下,面积达40余亩。在受灾严重的三门县六敖镇鸟市村,倒伏面积更是高达350亩。

  陈剑平与省农科院水稻专家王建军研究员、李春寿研究员勘察后指出,对倒伏情况较轻的水稻,可通过人工方式帮助扶正,但仍需注意及早排出田间积水,减轻水渍影响。几位专家还特别提醒,台风洪涝过后,气温迅速升高,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促进纹枯病的发生和稻飞虱的爆发,需随时关注。必要时还需注意选用对口安全的农药立即施药1到2次,防止病害爆发。

  省农科院专家此行还带去新“早熟五号”小白菜、“浙秀302”大黄瓜、“浙秀1号”小黄瓜、“浙蒲6号”瓠瓜、“之豇106”长豇豆等该院育成的正值农时栽培的蔬菜品种,通过台州市农业局,送到农户手中。这些蔬菜新品种种植时间短,小白菜最快20天、瓠瓜最长50天即可成熟,产值高、效益好。专家们在提供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时,反复叮嘱农户:“不要耽误农时,边清理边备地边种菜,抓紧时间抢种速生蔬菜,农时抢得快,损失才会少。同时也要注意错时种植,避开台风侵袭。”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7 技术有难题,我教你 2015-07-15 3949588 2 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