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内涵 少些功利
高考文理科第一批控制分数线出来后,丽水一所县级中学的校长告诉我,好几所重点大学的招办老师都来到他们学校。他感慨道,高校费了这么大劲才把学生招到,肯定会珍惜,这对学生的发展有利。
我却不敢有这样乐观的看法。高校抢生源,似乎日趋激烈,说到底,在乎的还是“分数”,因为只有招到高分学生,才能保证自己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不低于竞争对手。至于学生入校后是不是更被珍惜,问问那些曾经被争夺的高分考生就知道了。
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说,抢生源的根子不仅在大学,而是大家认同的结果。录取分数线公布之际,哪所大学的分数线高,大家就认为哪所大学的质量高,因此,录取分数线关系着大学的颜面和地位。
我们确实需要以一种更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录取分数线。
首先,分数线的高低是由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考试情况决定的。如不参考招生计划数,光看录取分数线就来给学校排“座次”显然不客观,因为招生多的大学肯定比招生少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低。
招生计划相差不大时,录取分数线上下几分的差别也不足以判断大学教育质量的高下。教育界普遍认为,中国最好的几所重点大学,彼此间的质量并无多大差异。
现代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则表明,当考试分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就不再能够提供关于学生质量差异的有效信息。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说“全省文理科的前100名都有可能得第一名”,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摒弃 “以分数论英雄”,关键还是要打破现行的评价机制——不再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依据,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高校目前在多元录取上进行的最大改革就是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今后,更多大学会将更多的招生计划投入到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已经普遍意识到,只有实行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受高校青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只搞应试。
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年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几乎都将奥赛作为报名的门槛,中学也开始将学科竞赛成绩作为继高考成绩之后第二个追逐的指标。这些现象说明,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有别于高考应试的综合评价标准。
自主招生和高校综合测试,就是要测出学生身上高考测不出的素质和潜质,这是一条基本常识。否则不仅无法将基础教育带离应试的泥潭,反而有可能成为应试的一个 “变种”。
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曾说,南科大尝试的方法是在自主招生时考些智力测验的题目,高考可以测出知识的差异,而各地的教学质量不同,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会有差异,智力测验将对有较好天赋的农村学生有利。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说,如果他依然是大学校长,他会设计几套题目考核学生的个性、智力、求异、质疑和冒险精神等素质。“哪怕一些学生的考分不是很高,但只要他们具有这些能够成为杰出人才的素质,我会优先录取他们。”
教育是指向未来的,最需要的恰是当下人们付诸实践的情怀和意志。既为改革,莫使功利。所以,与其为几个高分考生抢得不可开交,倒不如思考如何让高等教育多些内涵、少些功利,这才是社会所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