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因感动而改变
吴孟婕
稳坐“最卖座国产系列电影导演”宝座的郭敬明或许没有想到,分流他的新片《小时代4》吸睛度的,不是同档上映的另一部青春片《栀子花开》,而是一部没有明星、没有八卦的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遭遇“预排片为零”的小成本文艺片《少女哪吒》的导演李霄峰也没有想到,刚刚过去的周末,来自全国的热心影迷自发掀起了一场“哪吒保卫战”。他们用众筹的方式包下50多场电影,只为让陌生而气质相投的“你”拥有选择的权利。
同样被观众感动的,还有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我的诗篇》导演吴飞跃。7月12日傍晚,这部以中国工人诗人为主角的电影,在上海和北京举行了首映。没有红毯,没有鲜花,有的只是炎炎夏日从城市各个角落赶来的观众和工友。与此同时,纪录片团队的“百场包场计划”发布仅一周,就已完成80多场认购。
巧的是,明显错位于“主流电影市场”却又一鸣惊人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少女哪吒》《我的诗篇》,都是导演的首部长篇作品。上映前接受采访时,他们无一例外地低调、谦虚,甚至还有点信心不足。
《大圣归来》的基础口碑是通过全国近百场点映,一点一点“攒”起来的。但田晓鹏却没有随剧组宣传,而是与他的核心团队窝在工作室里反复看片,在细节上做着“加减法”:“因为没有大银幕经验,最终输出版存在不少硬伤,只能在下一部中改进了。”而对于宣传通稿中“填补国产动画空白”的说法,他却淡淡地表示:“这么说有些夸张了,我们只是想告诉动漫迷,原汁原味的中国动画可以做到这个程度。”
曾有人质疑,在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大潮下,仅凭一部电影,能否真正改变工人诗人的际遇?对此,吴飞跃坦言:“我们会尽力而为,让更多人看到、知道他们的故事。许多改变发生在不经意间,就像春风细雨对一粒种子的影响。”
这是电影——它使朽者凋零,也给种子以生命。它本身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但“有心”就能感受到的力量。导演的使命,是走进人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找一个好故事。每一个故事里,埋着一颗梦想的种子。
而到了观影现场,总有比真实和梦想都更鲜活、更闪光的东西触动彼此。法国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弗朗索瓦·特吕弗说,最令他感到鼓舞的场景莫过于走入影厅时,回头看到观众在银幕下闪光的面孔。但如今粉丝电影、商业大片充斥银幕,电影的语法变得越来越趋同,相应地,电影在我们心中的敬畏感也降低了。
的确,诱惑无处不在。从纵向看,有关个体成长——看到大师作品,那些初执导筒的人会暗暗感慨:他拍得真好,我能不能也拍成这样?从横向看,有关业界氛围——票房黑马频现的当下,渴望被看见的电影人难免会受到诱惑:炒作话题、以小博大,我要不要跟风?
以及,贯穿创作始终的挫败感。不仅是田晓鹏,自称“浪费了许多好素材”的吴飞跃也说,至今,坐在剪辑室里总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修改《我的诗篇》中某些片段、甚至重塑它。
为什么青春片会突然火爆?这是市场驱动带来的结果,因为青春是消费不完的。但渐渐地,观众对青春片越来越“挑剔”了——掠去银幕上那些浮夸的泡沫,好故事应有的余味并不能长久驻在观众心里。这也是一个信号——《大圣归来》凭借观众的口碑完成了一次票房和排片比的“逆袭”,上映3天票房破亿元,影评网站打分达到8.8分,几乎相当于《小时代4》《栀子花开》的评分总和,而后者的资源调度能力是前者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对于横空出世的“大圣”们,媒体的报道角度往往侧重于创作的难处。这无可厚非,作为旁观者,了解难处,才能了解难能可贵之处。但田晓鹏并不喜欢诉苦,他觉得,自己酝酿了4年的剧本能找到投资人已经很幸运:“再不拍,可能就放弃了。”李霄峰在一篇《我愿逆流而上》的微博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的乐观在于有一群年轻电影人正在创新的路上,而期待新电影的观众们正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
观众无所不在的身影,才是电影人的终极动力。那些“不一样”的电影,尽管不完美,但总会有些动人的光影瞬间,穿过眼睛进入心底。那些流淌在银幕中的独特体验,起初几不可闻,最终也将流淌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