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望乡

国家非遗项目青田鱼灯闯市场拓空间——

海阔凭鱼跃 溪清映灯辉

  大红色的头鱼,嘴里含着龙珠;银色的鲤鱼,多彩的鲫鱼,活灵活现;威武的老虎鱼通身黑色,俏皮的尾虾晶莹剔透……雨天的7月,偶有闲余的青田县海溪乡鱼灯非遗传承人施观彬正在整理鱼灯道具,身后放着的是一支意大利人组成的青田鱼灯队由6月份在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上的演出录像。

  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这位53岁的传承人让小小鱼灯实现了海阔鱼跃的梦想。

百年鱼灯凝聚乡情

  青田位于浙江东南部,瓯江横穿全境。境内多山,山开梯田,田内养鱼,鱼多且肥,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中,鱼灯也就应运而生。

  相传,明初国家方定,官府禁止民间习武。然而,当地常有倭寇肆行,人民饱受迫害。刘伯温辞官返乡,得知此事后,出了一计:利用民间社火排演兵法阵型,以木棍做武器,上端绑定渔民打鱼时用的鱼灯做掩饰,名曰鱼灯“舞”阵,传演至今。

  七百年来,青田鱼灯的平寇护家之意已渐渐淡化,但庆节令、聚乡民、办大事的精神还在,春节祈福、临大事募捐、遇节庆添喜气三大事是必须出鱼的时候。

  施观彬老家海溪乡,位于青田县北部山区,离县城约50公里,是青田鱼灯的发源地之一。在施观彬的记忆中,幼时春节的鱼灯活动热闹非凡,非他地可比。

  “初二一大早,鱼灯队里管后勤的人会拿着‘红帖’,挨家挨户送上门。上面写些吉利话,告知鱼灯队到达的时间。”施观彬边比划边介绍说,海溪的鱼灯大年初二出门拜年,直到正月十五,要拜遍全乡16个村、两千多户人家。

  由于鱼灯有不能在外过夜的规矩,鱼灯队一般每天拜一两个村。从鱼灯队所在村最近的村子开始,最后才轮到本村。每次进村时,要先在村口吹响长号,由该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出来“带灯”,先进供奉本村祖先的“水口庙”祈告,再挨家挨户拜年。

  各家各户接到红帖后,都会在家门口摆供桌一张,点香烛,封红包。红包数字多带“2”“8”“6”。“2”与青田话里的“儿”谐音,寓意多子多福。不过,施观彬说,红包大有讲究:“一般春节的数额不会太大,只是讨个吉利。除掉必须的开销之后,鱼灯队也把这些红包用在乡里修桥铺路上。但如果红帖上写明鱼灯队过去是募捐的,红包会大很多。”施观彬很自豪地说,前两年乡里修建文化广场的费用,一半多是鱼灯队募捐来的。

一手绝技代代相传

  青田鱼灯,是鱼灯道具、鱼灯舞和鱼灯队伍的通称。其中,鱼灯道具来自生活,又包含了青田各乡镇的特色:瓯江两岸的鱼灯灯具精美,舞姿粗犷,军事操练风格鲜明;北山乡一带的鱼灯小而轻盈,简洁明快;海溪乡则以马岙村为代表,灯具轻巧而舞姿奔放,融合前两者的特点。

  施观彬的师傅,正是有百年“家学”的马岙鱼灯传承人李伯良。

  “那时候我11岁,村里请李师傅来做鱼灯。我对这个特别着迷,放学的时候偷偷去看。”施观彬回忆说,青田人对鱼灯特别重视,师傅请过来都要好吃好待,每天的工资30元,而那时1元钱就可以买一斤猪肉。

  高礼遇背后有高超的手艺。一盏小小的鱼灯,融合了篾、木、画、剪纸等多种工艺。做的鱼灯,要求外观艳丽,活灵活现,多姿多彩,还要轻重得当,结实耐用。施观彬一开始趴在窗外偷学,后来胆大了就到李师傅边上递篾刀、刨子。一学20天,基本掌握了制作工艺。

  “这20天学得很不容易。”施观彬笑着说,由于当时家里穷,每天放学后,父亲就叫他去打柴干活。他常常是柴担挑到家门口一扔,就跑到李伯良那里去了。

  除了学做鱼灯,施观彬还跟村里的老人学舞鱼。等到15岁、个子够高时,又抢着去扛“头鱼”。“一支鱼灯队分两组,每组都有一条头鱼,紧跟在‘龙珠’后面,带动整个队伍,要熟悉各种阵型,我是一看就会的那种人。”施观彬自豪地说。

  后来,青田县文化馆原馆长郭秉强在整理全县鱼灯资源时,还传授施观彬一套“刘伯温阵法”。钢剪循、双龙喷水阵、四角循、过城门、跳龙门……施观彬的思路越来越广。

廿年坚持海阔天空

  在群山环抱的海溪乡,有一所创办于1914年的学堂——海溪乡中心学校。学校里有600多名学生。乡里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基本都在这里就读。

  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周三下午,施观彬都要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从三年级到九年级,一周一个年级,轮流上课。天晴时在操场上演练阵型,天雨时在教室里刻、画、剪、贴。

  “现在这种学习频率,孩子们要基本掌握鱼灯技术,至少需要3年。3年后,我们的鱼灯队伍实力就将大大加强。”施观彬说,他已经用一年时间给孩子们编了一本教材,有望正式发行。

  1995年,在家做小生意的施观彬利用闲余时间拉起队伍,组织了一支“海溪鱼灯队”,让鱼灯告别了自发自演的传统形式。近20年来,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多位老骨干的坚持以及近年来当地政府在非遗文化项目上的重视,让这支业余队伍看到了“海阔凭鱼跃”的希望。

  在队伍中,68岁的王爱森专管后勤;两人搭档20年,配合默契。由于是业余队伍,队员流动性较大,王爱森常常是按图索“人”。他手上有一张50人“大名单”,年纪最大的舒松玲年逾古稀,退居二线协助管后勤;年纪最小的余龙16岁,是施观彬一手从海溪乡中心小学培养起来的学生之一。其中,5位老人组成的“音乐组”是队伍中最稳定的。65岁的组员朱旭成说,大家都像施观彬一样,从小学鱼灯,感情深厚,舍不得离开。

  2008年8月1日,青田鱼灯长途北上,参加了“祝福奥运”北京天安门广场文化活动的首场演出;2010年6月18日,青田鱼灯又“遨游海上”,参加上海世博会“浙江活动周”的庆典活动。施观彬说,去表演前,他们都找了一个月,利用晚上时间排练,最后得到了现场观众的追捧。“再苦再累也值了。”老人笑着说。

  2013年3月,施观彬又和5位鱼灯队的老骨干一起出资成立了“青田县海溪民间鱼灯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试探走市场化的道路。前两年,每年都有四五次的演出邀请;今年半年未过,已经有4场演出了。“由于演出成本较大,公司到现在也没有赚到过钱。但是,现在知道青田鱼灯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我相信未来会更好。”施观彬自信地说。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19 海阔凭鱼跃 溪清映灯辉 2015-07-14 3943422 2 2015年07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