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学

湖州师范学院思政教育形式多样

舌辩获真知 笔录得感悟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谈铮渭

  本报讯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现在我们处理问题时,也能用辩证法。”

  这是出现在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上的一场辩论赛——思政教育专业的正反8位辩手,正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下”进行着激烈辩论。

  辩论中收获真谛

  思政课上穿插辩论赛,是湖州师范学院思政课的一种创新形式。为了把课堂上的知识真正转化成学生们内化于心的思考,湖州师范学院打破陈规,针对文、理科不同的思政理论基础,推出辩论赛、课外阅读等不同教学方式,让学生收获哲学知识。

  结束了半个多小时的唇枪舌战,反方三辩夏肖有些意犹未尽:“刚才太激烈了,还有好几个观点还没来得及说。”

  为了准备穿插在课程中的辩论赛,夏肖和同学们20天前就开始准备,大家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分头找资料,周末,正反方的同学各自讨论,力求做到“天衣无缝”。正方四辩江雨芬说:“要辩论就必须先深入领会知识,这督促我们及时复习、不断巩固。”

  “哲学最原初的形式就是辩论,课堂辩论能引导大家思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形成批判思维。”作为湖州师范学院首批课堂模式教学改革试点课的主讲教师,政治学院副院长陈维杰老师花了不少心思,对哲学课的授课形式进行改革。

  “时间可不可逆?”、“语言是不是工具?”、“情商和智商哪个更重要?”翻看“教学手册”中后续的有趣辩题,同学们边讨论,边各自“站队”,准备着下一场的辩论赛。

  阅读中感悟人生

  文科生尝试辩论,理科生则是另一种方式:阅读。

  本学期开学后,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叶雅菲和同学们领到了授课老师、政治学院院长熊晓红布置的思政课课外作业——阅读经典著作。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没有对阅读数量、阅读进度作硬性规定,只要求与教材基本内容相关联,边阅读边做学术卡片、摘记和心得点评。”熊晓红说。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由此可见,真知必然能够实践,之所以未能实践,就是因为缺乏真正的理解。”

  这段文字来自于叶雅菲的阅读卡片。每天睡前,她都要翻几页哲学经典著作。除了有摘抄的重点段落、句子,以及标注来源出处,她还写下了不少有感而发的点评:“很多人对于一些明知是不正确的行为却仍然去做,很大程度上是利益的驱使,并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也许要等到道德、法律极为完善,素质普遍很高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达到知识成就德行的美好状态。”

  在任课老师精心授课以及见缝插针式的经典著作课外阅读后,思政课成为理科生学习经典、获取知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

  工学院一位姓周的男同学说:“课外阅读就像游戏,读着读着就会‘成瘾’了。一开始强迫自己去读,久了,就会熏陶出不一样的自己,连我自己都震惊了,原来我也可以有这样的人生感悟,这是漫漫人生路上不会过时的教诲。”

  ■教师感言

  熊晓红:当今社会经典著作的阅读习惯渐渐被疏远了,而阅读与心得对于人生来说,是一辈子受益的,也是一辈子都要坚守的。希望同学们不仅仅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陈维杰:以往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抄笔记上了,使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改革后,我把笔记直接发给学生,也就是为了他们想得更多、得到更多。在哲学课中穿插了辩论赛,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学会辩证思考问题,同学们呈现出了积极乐学的态度。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4 舌辩获真知 笔录得感悟 2015-07-13 3914286 2 2015年07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