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七旬仍翻山越岭放电影——
大山里的快乐老汉
记者 丁谨之
县委报道组 朱映归 刘思佳
年轻时,他是宣传战线上的急先锋,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为雁岭乡的百姓架起260多根水泥杆,将悦耳的广播声传到大山深处。
退休后,因中风腿脚不便,他站立超过5分钟就会冷汗淋漓,但3年来仍坚持义务为村民放映电影230余场,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放映师”。
他叫朱春林,今年73岁,缙云县壶镇镇唐市村人,一名乡村宣传岗位上的忠诚老兵。
刚出院的朱春林很忙,没在家歇上一天,又去唐市村的上村自然村放电影了。“乡亲们都想我呢!”让朱春林牵挂更多的,总是那些村民。
5年前,大病一场后的朱春林回到唐市村。退休的清闲日子里,他总爱到村口的桥亭坐坐,与左邻右舍拉拉家常。
桥亭是村里老人的集聚地。无论寒暑,这里总少不了那些佝偻的身影,或远眺休憩,或三五闲聊。“他们没什么活动消遣时光,听不懂普通话,也看不了电视。”此时此景,朱春林总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没过几天,朱春林就带着新买的随声听亮相了。在桥亭里播放戏曲,大家一块儿磕着瓜子,哼哼小调,一晃就消磨了大半天,很受老人们的欢迎。想要“音配像”,他就买了台电脑;为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他又添了一台功放。小剧场就此诞生,唐市村的桥亭也成了老年乐园。
来的人越来越多,电脑屏幕却太小。一个新念头在朱春林心中萌生:要为村民放电影。2013年,朱春林买来一台投影机,之后又陆续添加了大音箱、幕布等,渐渐配齐了放映电影的基本器材。
朱春林随身携带的纸盒中,整齐地码放着20多个U盘,民间文艺、戏剧片、战斗片、科幻片等应有尽有。“这些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也该享享清福!”朱春林清晰地记得自己的“首映”经历:“那是在中村自然村的晒谷场放映《星球大战》,男女老少都来捧场,看得那个带劲。”朱春林的脸上洋溢着满足感。
北洪村、三里村、杨柳树村……这些坐落于大山深处的小村,最远的离唐市村有3.5公里,但都曾迎来朱春林的身影。暮色中,人们总能见到朱春林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两袋子放映器材,穿梭在乡间的盘山公路上。
10年前的一次中风,使得微胖的他行走不便。右脚独立站立不能超过5分钟,时间稍长便直冒冷汗,右手也无法单独拿捏物件。
打开电脑、插上U盘、开启投影机、连接音箱,老人手执摇控器,白色的墙壁上瞬间跳出了待播放的视频。在自家客厅里,朱春林为记者演示着电影放映的全过程,动作纯熟。
他告诉记者,附近的村庄,他一般会选择固定场所,用水泥石灰刷白墙面,以备放映之需;远一点的村庄,他会带上幕布。“老年人最喜欢《上甘岭》、《地道战》这些老电影,越剧、婺剧反响也不错。”每次放映,他都会在专门的笔记本中,记录下具体时间、地点和片名。
每次放映,朱春林都会提前两小时到达村庄,打开音箱,通过播放音乐“广而告之”。等到晚上6时多,放映开始,每次约两小时。为适应村民早睡的生活习惯,他常饿着肚子“上岗”,等到收工回家再吃晚饭。老人说:“这里到县城电影院有40多公里,坐车得一个半小时,我要是不放电影,村民们就很难看到了。”
如今,朱春林播放的影片里又多了一个种类:他自拍自剪的乡村文化宣传片。缙云秀美的山水风光和当地传统民俗都被镜头一一记录。“这几年村庄变化很大,我想让大伙儿一起看看。”为此,他又自掏腰包,购置了一台摄像机。
“只要还能动弹,我就会一直干下去。”朱春林的话语中透着坚定。 (本报缙云7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