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增强了
老百姓的凝聚力
沈晔冰
水塑造了人的生活方式,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治水史。我省“五水共治”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赞誉,一项工作能够受到这样广泛的支持与欢迎是少见的。可以说,“五水共治”最大的成就就是让老百姓凝聚起来。
“五水共治”是老百姓最有获得感的事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像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那样,在一段时期,我们要了金山银山,损害了绿水青山。浙江大地,在一些地方,污水横流,随处可见黑河、臭河、垃圾河,“寻找可游泳的河”竟成了百姓梦想。所以,怎么样在最快的时间里改变这种状况,成了广大老百姓的最大诉求。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五水共治”战略部署,顺民意、得民心,一声号召,八方响应,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绩。浙江人看着家门口的河流干净了,环境优美了,臭气消失了,对家乡的热爱更加强烈了,幸福感倍增。外地人到浙江来,浙江人总是自豪地让他们看自己的绿水青山,并且正在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山清水秀为浙江人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全省各地农家乐和民宿经济蓬勃发展。美丽浙江、美好生活,已经成为现实。
“五水共治”是老百姓参与面最广的行动。在“五水共治”中,浙江的老百姓迸发出强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在治水护水的工地上,在宣传治水的文艺演出中,在“五水共治”献计献策的神仙会上,到处闪烁着志愿者和热心人的身影。温州的市民监督团活跃在各条江河,湖州的“河长”队从文化礼堂庄严出征。连孩子们也都在高唱《大禹纪念歌》,为叔叔阿姨们加油。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五水共治”的美好蓝图、有效举措和先进典型,揭短亮丑,增强了全社会治水共识,营造全民治水的浓厚氛围。浙江的8万条河,条条有河长。争当河长成为一种光荣与骄傲。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了更加强烈的的节水、爱水、惜水、护水意识,转变了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水是“用不完的”的观念,增强了水资源危机感。以治水引领生活方式的变革,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动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浙江老百姓对得来不易的治水成就倍加珍惜,形成了广泛的监督机制与氛围,对于污染水的案件,投诉举报积极性大大增强,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声势。
“五水共治”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最好的途径。“五水共治”深化了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增强了社会自我调节功能,不断激发出社会活力。在“五水共治”中,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靠前指挥;人大、政协冲到一线,干在一线;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热烈响应,积极行动;驻浙部队和武警官兵勇挑重担,鼎力支持;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合奏出一曲恢弘雄壮的“五水共治”交响乐。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模范带头。最困难的地方,矛盾最多的地方,工作最危险的地方,总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走在前列。他们深入群众广泛发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深入一线解决问题。“五水共治”,让老百姓看到了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敢于担当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从水质的改变中看到了干部作风的改变,从重新回归的绿水青山中,看到了干部精神状态和良好作风的回归。通过“五水共治”,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了,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更好的贯彻落实。
“五水共治”是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对浙江人民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我们的“五水共治”,也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无止境”、“谋新篇”。未来我们推进“五水共治”,目标要更加高远,举措要更加有力,行动要更加步调一致。“五水共治”让老百姓团结起来,凝聚起来,迸发出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要将在“五水共治”中凝聚起来的民心,转化为继续推进“五水共治”,进而推进浙江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两富”、“两美”浙江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嘉兴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