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法治为纲 德治为基 自治为要

三治合一:桐乡走出县域善治新路径

  法治为纲 德治为基 自治为要

  三治合一:桐乡走出县域善治新路径

  撰稿 张潘丽 江帆

  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

  郡县治,天下安。基层治理如何实现多赢,如何在千丝万缕的利益纠缠中收“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桐乡,交出了一份富有特色的答卷。“法治为纲、德治为基、自治为要,构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三脚架’。”桐乡市委主要领导说,2013年以来,该市探索构建“法治、德治、自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眼下,率先探索实践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桐乡,将按照“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时刻绷紧平安这根弦,不断深化完善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平安基层基础,确保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善政善治谱和谐。桐乡大地正朝着充满社会活力、和谐、有序的方向迈进,实现了“平安桐乡”十连冠。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后,桐乡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社会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展现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成效。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桐乡市领导说,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结合地方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碰撞、交流。未来,桐乡将继续推进“三治”,努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发展水平。

凝聚社会力量齐干大事

  绿柳依依,碧波粼粼。在屠甸镇荣星村,美丽的荣湖公园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在荣湖公园附近,67岁的周月明开了一家杂货店。不久前,他被评为“邻水文明”经营户。临河开店11年,从不乱扔垃圾,乱排污水。去年,村里给家家户户安上垃圾桶后,他更是义务当上了宣传员,把爱护家门口这条河,当成了自己的第二副业。

  正是老周这样的热心民众,成为“三治”治水的中坚力量。屠甸镇开展“邻水文明”系列创建活动中,共评选出“邻水文明”家庭18户、企业9家、经营户9家。

  “‘邻水文明’的实质就是以道德力量做示范,传递正能量,以爱水、护水的群众为表率。”屠甸镇党委副书记洪怡龙说,全镇大小河道206条,黑臭河、垃圾河11条,问题出在水里,根子却在岸上。通过评比,村里已曝光不文明现象26起,整改率达到100%。

  如今,桐乡人水关系和谐的美丽图景,逐渐清晰。

  群众的参与程度,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成败的关键。桐乡通过“三治”载体,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以主人翁姿态投身“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凝聚共识,营造了“大事一起干”的积极氛围。

  除了用道德来感召市民,依法治理才是治水取得长效的保障。桐乡首创“河道警长制”,当地公安部门局领导、业务大队大队长、派出所所长,分别认领各自的“包干河道”,排查涉水隐患排查,打击环境污染犯罪,保障涉水执法。同时,治安大队会同14个派出所对各辖区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工业污染源行业进行排摸,统一登记造册,先后在高桥、洲泉、乌镇等地侦破企业偷排含重金属成分工业废水案件。

  2014年以来,桐乡市公安局侦破重大水环境污染案件17起,对66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打击战果居嘉兴市前茅。

  在河山镇,因为养猪污染问题,叔侄反目、哥俩结仇等邻里矛盾时有发生。占全镇人口20%的养猪户,让其他80%的村民苦不堪言。如何协调养猪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做到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

  去年以来,河山镇充分运用“三治合一”社会治理这个法宝,以法治先行,同时成立道德评判团凝聚共识,以村民自治巡查团做约束,引导养殖户适时转产。更为可贵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既无一起强拆,又无一起因拆猪棚而引发的上访事件。

  最近,盘踞崇福镇上20多年的违法建筑终于顺利拆除。这是一家皮草经营部,存有主体房屋一幢、简易工棚一处,经核查,总违法建筑面积达到1000余平方米,然而直至今年4月当事人一直拒不进行整改和拆除。

  今年4月17日下午,崇福镇道德评议委员会协调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道德模范、师德标兵、普通居民等23名社会各界人士组成道德评判团,针对该违建问题开展道德评议活动。最终为该违建顺利拆除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社会舆论保障,确保崇福镇320国道沿线环境大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一直在摸索基层治理的‘金钥匙’,实践证明,不管是运用‘三治’来治水,还是‘三改一拆’,成效都很明显。”桐乡市领导说,坚持合力攻坚,把推进各项中心工作作为“三治合一”发挥作用的大平台和试金石,以法治、德治、自治来确保“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生猪养殖减量提质等中心工作的推进。

基层协商民主驶入快车道

  扎根社区14年的桐乡梧桐街道复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小妹感叹:社区工作人员的春天来了。

  2014年2月,桐乡实行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将社区需依法履行的事项精简到36项,需依法协助政府的工作事项缩减到40项。除了这76项外,社区有权对其他需要进社区的事项说“不”。

  2015年4月,桐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民主协商的内容、主体、形式、基本程序进行了明确,要求各镇、街道和村(社区)把协商民主纳入决策程序,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近年来,桐乡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引入行业协会、商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近两年全市登记在册和备案的社会组织年均增幅达200%,共计2100余家。

  桐乡“三治合一”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逐渐清晰:强化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搭建以党员为骨干的阳光议事厅、村民议事会等群众参政议政平台,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有效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里塘小区是乌镇的一个拆迁集聚小区,这里环境优美,每户人家都是一幢三层楼的小洋房,房前屋后,花红柳绿,俨然一个城里小区的模样。然而,这里的管理曾给乌镇镇党委、政府出了一个难题。

  据了解,三里塘小区的居民主要来自乌镇的三个行政村,加上零星从其他村庄搬来的居民。“人在小区,但是行政关系在原来的村,小区里的事务,说起来每个村都可以管,但每个村也都管不了。”乌镇镇宣传委员晏纲说。为此,乌镇在三里塘小区探索成立了一个居民自治组织——“居民议事会”,成员由小区居民普选产生。同时,乌镇镇党委、政府还在三里塘小区成立了服务管理办公室,在居民议事会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

  “‘三治合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桐乡市委有关负责人说,法治定分止争、德治促人向善、自治激发活力,三者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核心内容是强调公众的参与,发挥公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镇一级的百姓参政团,村一级的百姓议事会在桐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协会也百花齐放:崇福皮草协会、大麻镇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石门镇皮鞋行业协会……这些群团组织,最大的特点,除了将法治贯彻到基层,道德涵养到百姓心田,更主要是充分发挥群众自主性,让群众获得参与感,从而使一系列棘手问题变得不再棘手。

  大麻镇拥有“中国家纺布艺名镇”称号。在这个小镇上,几乎每天都会产生15吨左右的沙发布边角料,这些边角料属于工业废料。“早些年还有人来收,现在没人收了,又不能简单地当成生活垃圾。企业自己处理不了,只好堆到路旁,对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大麻镇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秘书长袁国兴说,对于这个烫手山芋,新成立的促进会义不容辞地接手。

  一边到处打听哪里有拥有专业资质的工业废料处理机构,一边耐心动员企业筹集工业废料处理资金,促进会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跑了起来。最终,找到了一家资质过硬的处理机构,并从80家自愿参加的企业手里筹齐了资金。从今年4月开始,昔日工业垃圾占道的现象匿迹。

  打开大门让老百姓参政议政,为各种利益主体搭建了一个务实有效的协商和对话平台,拉近了政府与公众的距离,使决策更科学。”在桐乡市屠甸镇汇丰村,村里大小项目启动之前,每个村民小组都要召开会议,让村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后再开展,村里的矛盾少了很多。”村支书陆炳康说,在村里实行土地流转前,让每家每户派上一个代表,集体赴长兴县水口乡实地考察,回来后马上开会,让大家都谈谈切身感受。结果,实地考察后,大家纷纷表示同意,全村六七千亩土地实现顺利流转。

  近年来,桐乡开展“三治”建设,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依法治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桐乡在加强党委、政府领导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引入社会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扩大主体范围,而且各个主体之间紧密配合,协同推进社会治理。

合法合情化解基层矛盾

  桐乡12个镇(街道)、33个行政执法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细化为了45个指标。不仅有了规范的要求和百分制的打分考核,还要把打分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排名和公示。

  这一套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的“依法行政指数”评估和发布工作,也是在倒逼基层政府部门严格履行依法行政的职能。

  如今,这股自上而下的法治旋风,还在继续。

  其实早在2012年年底,桐乡每个村(社区)就配备了法律顾问。“三治”建设开展以来,桐乡顺势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三级法律服务团制度的通知》,由政府购买服务并建立法律服务团专项资金。

  全市100个市、镇、村三级法律服务团应运而生,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解决了社会各层次的法律服务需求。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1至5月,桐乡市初信初访量同比下降8.1%,化解率达98.6%,信访积案化解率达60%以上。2014年该市有效调处矛盾纠纷11671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9.08%。

  在凤鸣街道,法律服务团的名声十分响亮。去年8月,该街道联庄村顾家埭小组部分村民为原街道农经中心办公楼土地的纠纷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对此,我们马上联系了街道的法律服务团。”凤鸣街道有关负责人说,法律服务团成员迅速来到联庄村村委会商量,通过查阅当时的原始资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是租用还是征用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处理意见,最终顺利化解了矛盾。

  自去年以来,凤鸣街道村级法律服务团帮助修改村规民约、审查合同15件,为村(居)出具法律文书近40件,为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件,参与调处纠纷30多件,代理诉讼案件15件,协助处理其他涉法事务6件,一些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由衷感谢你们,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才能顺利解决这个棘手问题!”近日,在杨家门社区居委会,来自东杨家门的两兄弟向义工法律诊所的老叶和老夏表示感谢。前段时间,由于“城中村”改造牵涉到他们家的老宅,让这对一直和睦相处的兄弟产生了不少矛盾。

  万般无奈之下,两兄弟找到杨家门社区义工法律诊所寻求帮助。当天的服务人员义工老叶和老夏利用曾作为法官的专业知识和威望,为他们分清是非,以法律法规晓之以理,借身边故事动之以情,化解了两兄弟之间的矛盾,也为社区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去年5月,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成立了一个全新的草根服务平台——“义工法律诊所”,该平台集“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调解纠纷”于一身,由社区的10名党员义工(包括退休法官)和2名律师组成,每逢星期三和每月15日集中“坐诊”,主要以小纠纷、小求助、小申诉、小信访为主。

  去年以来,桐乡还在强化市医患纠纷、交通纠纷、劳动争议纠纷三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了温州商会、环境保护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消费纠纷、学生伤害纠纷等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拓展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网络,提升人民调解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乌镇“大变化”展示新风采

  眼下,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的日子,日益临近。作为永久举办地的乌镇,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环境综合整治,以最靓丽的面貌迎接世界各国来宾。

  但是,环境整治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多,对桐乡人来说,这是一场硬仗,要做到让各方“点赞”绝不容易。然而,越是任务重的时候,越能检验基层党员干部的执行力;越是困难多的时候,越能检验当地的干群关系。

  这一次,“三治合一”基层社会治理又化身成为一把“金钥匙”。

  最近,乌镇国际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晓东内心既欣喜,又意外。仅仅6天,环湖路上177家农户全部签约同意接受自家房屋立面改造。原来,今年乌镇计划对环湖路两边的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把原本比较“平淡”的外立面,装修成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使其更加符合“乌镇印象”,让镇区更加景区化。

  孙晓东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一开始,他心里也没底,环湖路两边的农户都经营着民宿,他们是否愿意被改造?会不会有抵触情绪?他们会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吗?

  孙晓东的担心并非多余。“有个别人一开始的确不同意,说自己的店花了好几万元装修的,不舍得弄掉;也有个别人觉得开始装修后,敲敲打打地闹心。但最终大家都同意了。”孙晓东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家都能签约,乌镇人家民宿行业协会起到了重要作用。”孙晓东所指的“乌镇人家民宿行业协会”是一个乌镇民宿的自治组织,环湖路上的民宿基本都是该协会的成员。

  “大城小爱”民宿的老板宋文田正是协会会长,他首先赞成改造。“这是好事啊,政府帮我们把门面弄得更漂亮,何乐而不为?”宋文田说,他看到了效果图,很美,整条路更上档次了。他和镇里工作人员一起去每家每户做工作,每到一处就把效果图拿给对方看。

  “我们做很多事情,不是单单政府在那里干,而是尽量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只有干部群众一起来建设乌镇,老百姓才会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同时,大家在共享乌镇发展成果的时候才会更珍惜。”乌镇镇党委书记陶咏椿表示。

  正是在这种“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下,社会活力快速激活。

  今年76岁的老党员徐侠恒,给乌镇镇政府写了一封长达5页纸的信,对乌镇的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很多积极建议。他说:“可以组织志愿者在街头巷尾进行监管,见到脏乱差的行为抓住不放,批评教育罚款。”“乌镇一定要比其他地方有更高的要求,更干净整洁,才能配得上旅游大镇的品位。”

  像徐侠恒一样心系乌镇发展的70位居民,志愿担任起了环境整治的宣讲员。他们每天到镇区各个地方,查看环境整治现场,向邻居们宣讲环境整治政策,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发现卫生死角向村和社区进行反映。

  从去年开始,乌镇景区管委会还邀请当地群众来当“找碴”志愿者,定期上街,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劝导、登记。“找碴”志愿者们看到了有人损毁花木、有人随地吐痰、有人乱丢垃圾,这些行为让乌镇干净的脸庞染上了“灰”,对志愿者的触动很大。让群众来监督劝导不文明行为,而不是单纯依靠行政的力量来监管,就是为了形成一种人人爱乌镇、人人为建设国际一流风情小镇尽责的氛围,这是乌镇组织这个活动的初衷。

  本版图片由桐乡市委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三治合一:桐乡走出县域善治新路径 2015-07-08 浙江日报2015-07-0800010;浙江日报2015-07-0800011;浙江日报2015-07-0800009;浙江日报2015-07-0800014;浙江日报2015-07-0800017;浙江日报2015-07-0800018;浙江日报2015-07-0800016;浙江日报2015-07-0800037 2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