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新闻时评

保卫舌尖上的食盐安全

  盐业改革,须先从食盐安全抓起,筑牢食盐安全保障网,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保卫舌尖上的食盐安全

  林上军

  据报道,日前警方侦破特大工业盐冒充食盐案件,犯罪团伙将两万余吨工业盐分装成小袋,假冒“北京中盐加碘精制盐”,销往北京、天津、江苏等7省市农村市场。江苏警方会同北京等地警方抓获主要嫌犯22名,捣毁制假、仓储窝点5处,查明该团伙制售假劣食用盐2万余吨,案值2000余万元。该假劣食盐案值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可谓创下近年来我国假劣食盐案件之最。

  相对于其他食品,多年来我国食盐的安全度还是非常高的。不良商贩之所以把制假造假的心思动到食盐身上,其起因或许与食盐专营将于明年取消这一动向有关。以山东济南为例,今年1至5月底,该市查处各类盐业违法案件518起。暗潮汹涌的盐业市场,显示着食盐作为现今已为数不多的垄断经营商品,一旦放开,那些嗅觉灵敏的民间资本立马蠢蠢欲动,磨拳擦掌,想分得一杯羹,其中也不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不法分子。

  盐是每户每家每个人每天的必需品,以废止盐业专营为核心的盐业改革方案一出来,老百姓第一反应就是放开后价格会怎么样?安全能否确保?从全国涉盐案件增多情况来看,老百姓的担心不是多余的,预料也在情理之中。

  具有2600多年历史的盐业专营,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专营产业之一,难免有诸多陈腐积习。盐业改革是个“硬骨头”,如今终于破冰,应该说可喜可贺,改革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倡导公平竞争,增强消费者的选择权,克服现有行业腐败行为。

  “盐乃重器,无盐则肿”,故“饭可不食,唯盐不可缺”,正因为盐是生活必需品,我国自古就有“盐业系天下”的说法。近些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盐田面积大量萎缩,盐业专营一旦放开,那些盐质好但生产竞争力相对落后地区的盐田是否会全部荒芜?受放开冲击,部分盐民的收入下降、生活出路等问题都需要面对。并且,当今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心头之痛,食盐专营还未放开,黑心商人就胆大妄为,一旦放开,情况是否会更加糟糕,所以如何放,如何管?这确实是需要决策者细细考量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前提之一,笔者在此积极拥护中国的盐业改革,但是盐业改革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不是为改而改,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促使该行业更具活力、让老百姓更加满意。盐业改革,须先从食盐安全抓起,筑牢食盐安全保障网,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毕竟,食盐安全涉及人命关天,这些年来,我们有着许多成功的改革经验,我们应该有改革胜利的自信,同时也要吸取其他领域改革的前车之鉴,防患于更多的事故“明火”。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5 保卫舌尖上的食盐安全 2015-07-08 浙江日报2015-07-0800033;3938652 2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