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浙江特色的绿色化发展
吴可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周年。10年来,浙江上下深入践行这一理论,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浙江建设,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十三五”时期,新常态是个大逻辑,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做出新作为,深入挖掘和创造性发挥浙江省独具特色的大山、大绿、大水和大风“四大”生态优势,深度演绎“两山”理论的浙江样本,是“两美”浙江建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
大绿生机。大绿是浙江全境的本色,较高的绿色覆盖面积造就浙江较高生态环境质量,更激发绿色发展迫切诉求。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0.5%,仅次于福建居全国第二位。特别是浙西南山区,境内茂林修竹、溪流纵横,宛若绵延展开的影视长景和山水画卷;空气清新通透、甜润怡人,仿佛世外桃源和人间仙境。目前,全省已有开化等9个县(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安吉县等5个县(市、区)位列入全国深呼吸小城百佳。
浙江基于较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绿色发展呼之欲出。当前生态环境及资源压力不断加大,积极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大力推进生态制造、生态服务、生态农业发展,是绿色发展内涵在浙江科学解读和实践。未来一段时期,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建设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注重培养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注重生态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寻求绿色发展是浙江的题中之义。
大山创美。山是浙江重要的空间支撑和生态支撑,既曾经使得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对滞后,又形成新常态下的美丽浙江建设的独特优势。浙江以山区和丘陵地形为主,两类地形占据全省总面积的70.4%,而浙江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种基本省情催生浙江山区创造美好生活和彰显秀美风貌的双重要求。
加快基于广阔山地丘陵之上的避暑度假等生态休闲养生发展,是浙江山区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战略抉择。浙江500米以上山地有2.5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平均气温比平原地区低3摄氏度以上,具有绝好的避暑养生条件。未来一段时期,浙江完全有可能利用高山台地、奇峰怪石等特色资源,开发避暑度假、极限运动、主题公园、农耕体验等多元产品,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养生和避暑度假目的地。
大水无疆。水不仅是浙江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支撑,也是贯穿浙江发展的一条主线。一方面,浙江地域水资源特色鲜明。全省拥有八大水系,每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有地表水140万立方米,是全国的4.7倍。特别是浙江境内七成是山,如此多的水汇聚到少量的平原上,单位国土面积的水资源拥有量相当高,江南水乡的美誉由此形成。
另一方面,浙江的发展史可谓治水史,从史前社会的滔滔洪水,到当前全面推进的“五水共治”,一条水脉贯穿浙江发展始终。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将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战略,确保水资源开发保护继续走在前列;同时,着力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助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大风创富。“大风”不仅体现为具象的风力资源,更富有充满时代气息的抽象内涵。一方面,浙江风力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全省拥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名山50余座,为风电场选址提供较大空间。目前磐安廿四尖、庆元双苗尖、缙云大洋山、东阳东白山等山峰已先后引进开发风力发电项目,不仅为加强全省能源保障、节能减排提供重要支撑,也为生态休闲养生发展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另一方面,浙江省得市场化先行之风的创业富民迈出坚实步伐,未来进一步紧跟全球经济发展新潮流新风尚更是大势所趋。浙江过去创造了全国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现在又创造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创业富民道路,奠定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基础和广阔前景。未来一段时期,浙江完全有可能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适应引领新常态,孕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主体等,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更多财富。
浙江大绿、大山、大水、大风等生态资源也具有“保护压力较大”而“开发价值较高”的两面性。未来一段时期,须充分依托四大生态资源,努力谋求“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两个方面协调共进,寻求独具浙江特色的绿色化发展之路,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两美浙江”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