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兰溪 追赶跨越在路上

——撤县建市30周年回眸

  追赶跨越在路上

  ——撤县建市30周年回眸

  兰溪,凝练了千余年光阴的江南小城。

  兰溪,浙江首个县级市。

  兰溪,中国县域内国有经济的标杆。

  她地处衢江、婺江和兰江的三江交汇处,“踞杭严之上游,职衢婺之门钥,南蔽瓯括,北捍徽歙”。

  她于唐代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建县,已13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5月15日撤县建市。

  岁月峥嵘,30年可改变的太多。兰溪的30年,经过了起承转合,走过了辉煌,走出了彷徨,走在了追赶跨越的大道上。这个曾经是全国最早的百个县级市,又逐渐恢复她往日的荣光,重新步入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市)之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兰溪人民正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惠民生、重生态、促和谐”的工作方针,发扬创新创业包容自强的兰溪精神,追赶跨越,重振雄风,再创新的辉煌。

  工业经济 凤凰涅槃

  兰溪是浙江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计划经济时期,辉煌的国有企业是兰溪的自豪,工业经济曾位居全省前茅,并率先成为财政收入亿元县。“凤凰肥皂”、“兰江味精”、“凯旋燃具”、“少林运动鞋”等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凤凰化工”更是上海证交所的“老八股”之一,令人刮目相看。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兰溪曾经独领风骚的国有企业步履艰难,风光不再。但敢于创新、富有牺牲精神的兰溪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3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兼并破产、改组联合等形式,完成了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彻底调整改制,2万多下岗职工走出了阵痛和困境,重新创业上岗。

  为了使兰溪工业尽快融入市场经济的洪流,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兰溪市委、市政府历届班子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强工兴市一号战略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坚持有效投入一号任务不动摇,坚持优质服务一号环境不动摇,紧紧围绕“追赶跨越,重振雄风”的总目标,从全面实施“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12字的方针到“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惠民生、重生态、促和谐”18字方针,推进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全力推进“十大指挥长”工程、“五城五开”十大项目、“十大产业转型”项目、“十大战略储备”项目四个十大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兰溪工业经济赶超发展、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十年来,在兰溪城西黄土丘陵上,创办起总体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的省级兰溪经济开发区,崛起了工业发展的主引擎;在兰溪乡镇广袤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矗立的是乡镇创业园,成为了兰溪工业发展的后备军。

  三十年生聚,纺织、医药、冶金、机械、建材、化工六大支柱产业群雄并起。三十年积淀,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国家天然药物基地、中国水泥产业基地,纷纷花落兰溪。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注册工商企业7737家,规模以上企业441家,拥有了双灯、前列康、天一堂、红狮、立马等一批国家名牌产品。在兰溪企业家的身上,我们感悟到了三十年的执着,感悟到了超越自我的决心,也感受到了兰溪人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外来投资者的发展信心

  从兰溪制造,迈向兰溪创造。从粗放发展,迈向绿色发展。兰溪工业在转型升级中培植后劲,列为综合性“腾笼换鸟”省级试点县,加快推进“机器换人”,科技型企业不断涌现,省“双千”技改项目数连续8年列全省各县市首位,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的六成。万元GDP能耗降幅居金华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居金华市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逼近800亿,在金华坐二望一。

  农业经济 沧桑巨变

  兰溪是传统农业大县,三十年来,从联产承包到土地流转,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精耕细作的小令,到规模宏大的长卷,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万亩粮食、万亩枇杷、万亩药材、万亩银杏、万亩香榧、万亩油茶,六个万亩为代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初具规模。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建设,线上线下有效服务。“企业+基地+科技+农户+合作社+文化”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了资本、科技、农民的合力,抢占了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中国兰花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蜜蜂之乡成了兰溪农业的“金名片”;杨梅、枇杷、小萝卜、淡水珍珠等,成了兰溪特色农产品。

  “五水共治”换来绿水青山,“三改一拆”腾出发展空间。

  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文明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兰溪实践出了新样本。“兰芝风情线”和“兰诸风情线”串珠成线,散发迷人光彩。

  三十年,兰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1倍。兰溪的美,美在自然山水,美在土地的肥沃和富饶,美在农民的勤劳和聪慧,更美在现代化大农业的壮美画卷。

  旅游三产 风生水起

  三十年来,兰溪市委、市政府历任领导班子,重视发展旅游,积极推进兰溪的三产发展,充分发掘利用兰溪深厚的文化积淀,倾情打造兰溪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

  三十年日积月累,精雕细琢。

  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诸葛村、全国洞府泉流航游之冠的六洞山,已成为AAAA级景区中的佼佼者。

  叱石成羊,点石成金,黄大仙故里海外宾朋纷至沓来,成了世界华商侨胞祈福祈祥的旅游胜地。

  东方的莎士比亚、中国清代戏剧理论大师李渔故里夏李村,漫卷偶寄闲情,吸引着一批批文化、影视名人采风创作。

  省级旅游度假区兰湖度假区水丰茶香,晴则满目苍翠,鸟鸣花唱;雨则山色空濛,水天相接。

  三十年的时光流逝,兰溪旅游风光无限。芝堰花海、长乐古风、下陈民宿,畲乡三月三,无处不成景;初春赏百万郁金香盛开,盛夏到地下长河纳凉,中秋去中洲公园品瀫纹漾月,深冬在农家围炉夜话,听雪落的声音,兰城四季曲调悠扬。

  古建筑展陈沧桑,古村落游客云集,兰溪这座千年古城,声名远播,成为浙江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三十年经营,兰溪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三十年酝酿,旅游领跑,三产壮大。城中、城北、溪西商圈相继形成,商贸往来人流增多。兰溪要寻回商贾如云、舟楫如墙的“千年商埠”荣光。

  城市建设 日新月异

  撤县建市三十年,兰溪经济在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同时,城市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985年,丹溪大道横空出世,拉开了溪西新区建设的序幕。如今形成了四纵四横溪西新区道路大框架,一大批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处处展示着现代都市的壮美与繁华,溪西新区作为政治、文化、金融中心成就了兰溪的半壁江山。从1993年开始,老城进行大规模改造,道路拓宽,一大批古民居、古巷道、古商埠得到有效保护,古城楼、古码头、古塔得以复建。城南新湖香格里拉新区拔地而起,华丽登场。

  城市开发,生态文明并举,以两山两洲三江六岸为景观的绿化带不断延伸,大云山公园、雁屿洲公园、中洲公园、和平公园、青湖公园、李渔公园成为一个个城市的天然氧吧。

  兰溪总体规划一城三片建设基本实现,与撤县建市之前相比,城市建成区面积从4平方公里扩大到32.79平方公里,人口从5.22万发展到22.26万。

  2013年,兰溪被评为浙江省生态园林城市。到2014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58%,绿地率33.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47米/人。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花园别墅,在融合秀美景观的居民小区,人们发现了曾为梦境的和谐甜美生活。兰溪宜居宜业的格局,吸引着四方宾朋。

  民生事业 普惠百姓

  三十年的辛勤磨砺,兰溪人民学会了当家,学会了谋划,学会了成长。

  从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浙江省卫生城市到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从举办黄大仙故里风情节、彩船节到中国兰花节再到中国黄蜡石博览会;从浙江兰溪龙舟赛的鸣锣开赛到浙江兰溪乡村马里松的开跑,时时处处都体现出兰溪“追赶跨越,重振雄风”的勇气和行动,体现出兰溪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魄力和决心。建设平安兰溪、打造阳光政府、实施惠民工程,都让人看到了这座城市不懈的追求和奔腾的活力。

  兰江是兰溪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兰溪人,也流淌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多年以前,洪水曾是兰溪人的心头之患,人们似乎见惯了它的凶猛和肆虐。三十年来,兰溪上下同心,负重拼搏,掀开了一幕幕兴建水利的新华章。投资8亿元,建成兰江两岸74.4公里农防加固工程,如巨龙挡住了汹涌的洪水。北起老城墙,南至大云山脚,溪东城防61扇钢闸门,让老城区15万居民不再受洪水之困扰。芝堰水库、第二水源的先后开通,全市城乡居民都喝上了放心水。

  三十年来,兰溪加大交通建设力度。330国道改造、外迁,47省道改建,工人路立交桥建设,城北立交扩孔,打通了“肠梗阻”,兰江上一桥飞架变七桥飞架,改变了“汽车跳,兰溪到”的现状,实现了城乡半小时交通圈。兰南快客通车,杭金衢高速接轨兰溪,铺就了兰溪对外开放,走向全国,通往世界的快车道。我省五大内河港之一的兰溪港建设正式启动,再现兰江“黄金水道”的梦想指日可待。

  三十年来,兰溪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浙师大行知学院落地兰溪,让兰溪人不再有关于高等教育缺失的遗憾。兰一中、兰五中异地搬迁完成,兰荫中学、育才中学、外国语学校先后建成,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培养了许多高素质人才。兰溪教育均衡发展,涌现了一批名校和特色学校,兰溪成为浙江省教育强市。

  三十年来,兰溪卫生健康事业快马加鞭,城乡医保受益面扩大,报销比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0%以上,农村五保户实现集中供养率96%以上。乡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改造,兰溪市人民医院、兰溪市中医院全新建设,使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十年来,兰溪文化繁荣发展,体育中心每晚人流如织,文化馆、图书馆成了人们汲取知识的海洋,芥子园、博物馆、文化礼堂展示城市和乡村的历史文明。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响,星舞台、草根春晚、龙狮共舞闹元宵和热闹的广场舞,兰溪群众文化生机盎然。兰溪滩簧被列入国家级非遗;李渔四百周年大型文化活动,吸引众多中外宾客……文化兰溪的底蕴又一次被深深刻进了兰溪三十年发展的肌理。

  东海精神 筑就灵魂

  1987年10月,原兰溪市农经委副主任杨东海挂职陈家井村,任党支部书记,为农村脱贫致富呕心沥血。1995年,兰溪市委、金华市委、浙江省委相继作出向杨东海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兰江好儿女杨东海成为一座理想的丰碑。

  20年来,东海精神代代传承。兰溪在抓党建改进干部作风上落实新举措,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总结推广教育实践活动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巩固提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强化组织队伍建设,推行新任领导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等制度,开展基层党组织“四规范四提升”活动,全面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追赶跨越、重振雄风提供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三十年的风雨兼程,兰溪人在不停地自我超越,书写着气势宏大的壮丽诗篇;三十年兰溪人民重振雄风一直在路上,记录着兰溪这座古老城市的全新崛起,昭示着兰溪的开放进取,繁荣昌盛。

  “三十而立”。今天,兰溪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坚韧不拔的兰溪人民又一次敲响奋进的鼓乐,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正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引领,面对新任务新目标新机遇新挑战新常态,依托“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整合资源,集中智慧,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再出发,再跨越,再崛起。古老而又年轻的兰溪,一定能够实现“两富”“两美”的目标,共筑伟大的中国梦。

  文字/徐贤飞 刘松美 王莹 王寅锋

  摄影/ 郑国藩 郑萍等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兰溪 追赶跨越在路上 2015-07-06 浙江日报2015-07-0600010;浙江日报2015-07-0600008;浙江日报2015-07-0600009;浙江日报2015-07-0600013;浙江日报2015-07-0600015;浙江日报2015-07-0600045;浙江日报2015-07-0600046;浙江日报2015-07-0600020;浙江日报2015-07-0600023;浙江日报2015-07-0600055;浙江日报2015-07-0600058;浙江日报2015-07-0600021;浙江日报2015-07-0600025;浙江日报2015-07-0600033;浙江日报2015-07-0600034;浙江日报2015-07-0600039;浙江日报2015-07-0600042;浙江日报2015-07-0600047;浙江日报2015-07-0600053 2 2015年07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