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顶层设计出炉
11项行动催生经济新格局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赵晓辉 华晔迪
国务院4日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并就做好保障支撑进行了部署。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顶层设计将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催生经济新格局。
“互联网+”发展目标确定
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具体而言,这一目标体现在四个层面。在经济层面,互联网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社会层面,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在基础设施方面,网络设施和产业基础得到有效巩固加强;在发展环境方面,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于“互联网+”的十年发展目标,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指导意见是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说。
经济社会领域全覆盖
指导意见部署了“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11项重点行动。这些行动计划既涵盖了制造业、农业、金融、能源等具体产业,也涉及环境、养老、医疗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空间广阔。”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说,这将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和产业组织创新,智能制造将成为新型生产方式,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将通过与公共事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融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切实改变。
在“互联网+”益民服务行动中,指导意见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此项行动全面覆盖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发展电子政务、便民服务、在线医疗、健康养老、网络教育,成为发挥互联网优势改进民生服务的新途径。”曹淑敏说。
让“互联网+”落地生根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平稳度过新旧产业和动能转换期,需要强劲有力和恒久持续的支撑力量。“抢占经济制高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必须走互联网融合创新之路。”曹淑敏说。
实际上,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我国“互联网+”行动的落实必将对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一些专家看来,确保“互联网+”行动的落地,必须营造包容有序的监管环境,逐步破除行业壁垒,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推广负面清单,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同时,政府应推动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并加强重要领域的引导扶持。
曹淑敏认为,一些事关产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变革,若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新生态,政府要大力引导和支持,避免碎片化发展。
同时,她也指出,企业应该是实施“互联网+”的主要载体和践行者,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应致力打造“互联网+”产业生态圈,传统企业则需依托互联网在创新模式、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组织机构、人才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度变革调整,打造新经济形态下的转型升级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