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青山就是我的孩子”

——记江山老一代护林员刘春香

  本报见习记者 赵峥琳

  市委报道组 郑积亮 通讯员 郑琦君

  晴朗的午后,在江山市大陈乡大陈古村,年逾七旬的刘春香喜欢坐在小院里晒太阳。她曾是一名女护林员,屋后就是她守护了20多年的龙潭山。龙潭山5000亩青山是古村最大的生态财富,大陈乡正在将古村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如果说,47年前被下放到衢州山区时,这位来自南京的姑娘还有些迷惘;而现在已当了外婆的她,早已深深爱上大山。

  日前,记者来到大陈古村看望这位老人。7年前,刘春香从护林员岗位退休,与老伴在龙潭山脚买了一间农房居住。“我离不开大山,所以住在山脚。”刘春香领着我们往龙潭山上走,一路是枝叶茂密的树林。“你看,这些杉树比碗口还粗,山上都是这样的林木。”看着郁郁葱葱的龙潭山,刘春香觉得当年的辛苦很值得。

  退休后,刘春香还是闲不住,她每天都要和老伴上龙潭山看看。盗伐树木的人没了,游玩的驴友渐渐多了。“我经常提醒年轻人要注意安全,不要在大山里烧火。”她和老伴随身带上编织袋,看到山林里被丢弃的矿泉水瓶、废塑料袋,就把它们带下山。“现在有了新护林员,可这座青山就是我的孩子,我没办法不照看它。”刘春香说。

  刘春香的护林故事,还得从她年轻的时候讲起。26岁时,刘春香从南京来到衢州插队,后来和江山市大陈乡龙潭村村民李泽土喜结连理。她在山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她注意到,一些村民上山捡柴,中午经常在山上生火热饭。“要是起火了,怎么办?所以一看到有人生火,我就要去阻止。”好几个村民为此和她吵过架。后来,她在家里留口锅,专门为上山捡柴的人热午饭。矛盾解决了,剑拔弩张的冤家成了朋友。

  1986年,龙潭山老护林员卸任,刘春香主动请缨,成为龙潭山的新护林员。每天早晨,她头戴草帽、身佩柴刀,唤上猎狗、带上干粮,到山上巡视。她发现捡柴人喜欢拔小树苗当扁担,就苦口婆心地劝阻,拔小树苗的人渐渐少了。

  最危险的是拦截盗伐。刘春香时常在林中悄悄潜伏,一发现盗伐,就奔下山报告。有一次,几名盗伐者发现了她,提着刀冲上来。她一路小跑,凭着对山路的熟悉,甩掉了盗伐者,到乡政府求助。乡政府组织人员在山脚堵截,抓住了这些不法分子。经过几次拦截,偷树的人再也不敢来了。

  当护林员期间,她有机会回到南京,也差点调往江山市区工作,但她都放弃了。刘春香说:“我就是喜欢大山,虽然当护林员没什么钱,但我很满足。”她弟弟回国探亲时,到山里看望姐姐。看到龙潭山的那一刻,他明白了姐姐的选择。他感叹:“你这地方太好了,真的是金山银山啊。”

  龙潭山上的村民陆续搬迁下山。为了护林,她和老伴单独在龙潭村生活了十几年,是最后一户迁移下山的人家。到退休时,刘春香护林整整二十三载。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青山就是我的孩子” 2015-07-04 3893385 2 2015年07月04日 星期六